望月
生:、
師:他被我的歪理邪說搞得有些暈頭轉向,背不出了。剛才我也有點暈頭轉向,所以才憋出一首歪詩來的。說實話,這位同學很不簡單,大庭廣眾之下,應對得這么好。下面我們同學分兩部分,這一半當“舅舅”,那一半當“外甥”。來個比賽好嗎?(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兩部分,比賽背詩。)
(學生背誦踴躍。因為太快,記不下來。)
師:第一輪,“舅舅”敗了,因為沒接上茬兒。再給一分鐘時間準備,然后再比。
生:能不能背山水類的?
師:可以。
(兩部分學生爭相背山水詩,氣氛更活躍。因速度更快,也沒記下來。)
師:(發現一個學生背詩吐字不清。)請你到前面來,你雖然剛才吐字不太清晰,但是你會的詩很多,很活躍,你能不能認真背一首?
(學生認真地、有感情地背一著杜甫的《望岳》,博得大家的掌聲。)
師:這一輪比賽,不分上下,棋逢對手,平起平坐。同學們,如果說1、2兩段寫的是“眼中”的月,那么這一部分寫的是什么月?(板書:?月)
生:(異口同聲)詩中月!(師擦掉問號,在橫線上寫上“詩中”。)
師:如果眼中月只是看到的月亮的樣子,那么詩中月就融入了人的感情。眼中月是美的的,詩中月更美。
[自評:這兩句話是對一、二部分的概括。課后有老師說,于老師,您的語言很美,應了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說,有些關鍵的話,比如對一、二部分概括的話,我是備課時就想好了的。]
下面請同學讀課文后一部分,看看這一段又寫的什么。
(學生讀課文,然后進行交流。)
生:想中月。
生:幻中月。
師“為自己鼓掌吧。但是不要為了和上邊的一致,非說成三個字不可。這是寫的幻想中的月,或者說想象中的月。(板書:幻想中的月)
[自評:眼中月,詩中月,幻想中的月,都是我和高林生琢磨出來的。]
師:這一部分能讀好嗎?
生:能。
(學生練讀。)
師:先找個男同學來讀。
(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尤其強調人說話時的語氣。)
師:同學們注意,“不假思索”為什么用“假”而不用“加”?
生:“假”是借用的意思,是不用大腦思考的意思。
師:對的。注意不要寫錯這個字。大家把這個詞書空一下。“假”和“加”讀音就不一樣,只要讀準了,就不會寫錯。再齊讀一下。(生齊讀“不假思索”。)
[自評:中學語文老師常常對我說:于老師,您教的學生進了中學,作文錯別字較少,字寫得較端正,我們就感謝不盡了。是啊,小學語文老師干什么?不就是教學生認字、寫字、讀書、作文嗎?這些基本功扎實了,真是功莫在焉!]
師:小外甥的話該怎么讀,他說月亮困了,實際是表示什么呢?該用什么語調呢?大家練一下。
(學生用心練讀。練讀過之后再請那位男生讀,讀得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師:我們一聽就知道小外甥也困了,他想睡覺了。再找一位女同學與前面的男同學比賽。(一女生讀第三部分。)
[自評:指導朗讀也應該而且能讓學生感到有情有趣的。就看我們讀沒讀好,會不會啟發。]
師:(讀到“又冒出了一個問題”打斷讀書女同學)為什么說“又”冒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用“又”呢?
生:因為他前面提過問題了。
師:那為什么用“冒”?
生:他突然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師:有道理。除了“突然”外,第二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提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