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案6 二泉映月
(3)出示:
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①圈出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朗讀理解作者通過這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現的樂曲的豐富內涵。
(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②樂曲表現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
引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一—
提問:“他愛”的內容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4.聽配樂朗讀,想象當時的情景。
三、指導精讀其余部分
1.過渡:阿炳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出這樣內涵豐富、動人心弦的樂曲?讀讀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錄像片斷.
(2)交流:家鄉美好風光對阿炳的熏陶
(3)指導讀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師父對阿炳的啟迪和教海。
(2)指導用啟發、語重心長的語氣讀好師父的話,注意強調“傾聽”、“年紀還小”、“許多”、“飽經風霜”等詞語。
4.第3自然段。
(1)從“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等詞語可看出他飽受窮困和疾病折磨。
(2)磨難并沒能泯滅他對音樂、生活的熱愛。所以“但是”、“泯滅不了”、“熱愛”、“向往”、“多么希望”等應重讀,表現出阿炳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3)練習朗讀,指名讀:
5.第4自然段。
讀讀,想想,畫畫,議議:
中秋之夜,月光依舊,泉水依舊,可聽泉的阿炳已經歷了無數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了,兩個“想到了”,兩個“漸漸地”和“聽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語及語意未盡的省略號,準確、充分地表現了他此日扯眩rj的萬千感慨。他觸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出來。
6.第6自然段。
過渡: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正是長期積淀在胸的種種情懷,化作創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樂曲。
齊讀。
四、配樂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