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交流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 、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1、師:①布置黑板 ②多媒體課件
2、生:①仔細閱讀《伊索寓言》 ②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四、教學活動:
(一)、談話導入:(3分鐘)
1、通過閱讀和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學生簡要介紹伊索和《伊索寓言》。
2、(課件出示)小結、過渡。
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被釋奴隸伊索所編,搜集有古希臘民間諷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
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的總結,寓言主要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
這些小故事中也蘊涵著一定的道理。
(二)、匯報交流:
1.再現情節:(12分鐘)
讀完這本書,你覺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讀給、講給其他同學聽或表演給其他同學看。
(1)、1分鐘做準備。
(2)、生說或表演。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幾則大多數同學比較感興趣的故事;同一則也可引用賽一賽的方法,來激發大家的興趣。
(3)、(課件出示)過渡。
總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多彩。這些經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則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較切題,有的并不切題,甚至牽強附會,閱讀時不必受這些“教訓”的束縛,這樣更可以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智慧的豐富性。
2流心得:(20分鐘)
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
任選其中一則寓言談談自己的見解或受到的啟發。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學可作補充;
教師也根據同學的發言,相機穿插自己的一些見解。
(三)師、生共同小結:(2分鐘)
深化主題,突出:“我讀書、我快樂”。
(四)推薦讀物。(1分鐘)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希臘寓言》
(五)成果展示。(2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將讀書卡粘在事先準備的白紙上作為一份小報。
2、將小報貼在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
3、課后在高年級各班展出,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