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反思
游園不值教學反思
《游園不值》是語文a版四年級下冊第四課《古詩二首》中的一首,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作者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通過體會句子含義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這首詩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還揭示了一個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壓制不了的,必然會蓬勃發展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描述事件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寫的意境。雖然教材對詩中的一些詞作了注釋,但有的詞書上也沒有解釋,如“應”讀第一聲,應作“應該”解,但根據當時詩人想游園而不能進去的情況,只能作“大概”解,可無論是學生查的《新華字典》還是老師查的《古漢語常用字典》,“應”字都沒有“大概”的字義。這是師生發生爭議的一個焦點。
講到“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一句時,要學生結合插圖,充分想象:在作者沒有看到的花園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通過引導、啟發、點撥,有的同學說:園中的杏花開得最燦爛,但園子里還有別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爭奇斗艷;有的同學補充道:還有柳樹長出了嫩綠的枝條,小草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一棵棵小草仰著臉沖著太陽笑呢!還有的同學搶著發言:還有蝴蝶、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更有聰明的同學概括:是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的美景。借此機會,我動情地引導:“是啊,多美的景色啊!讓我們拿出手中的筆,把你剛才精彩的描述寫下來。”課后我還布置了改寫《游園不值》的習作練習,由于學生對原詩理解得較好,又充分發揮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學生寫得令人滿意。
不盡人意的是學生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一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不能體會出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時啟發點撥,結合看圖,邊讀邊想象,才讓學生感悟詩句的含義。
古詩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首先要讀好古詩、背誦好古詩,這是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能夠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對古詩進行“翻譯”,對于關鍵字,必須知曉它的意思;第三則是對古詩的意境有所感悟,盡可能的走進詩人的世界,揣摩詩人的心境,對古詩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能力還比較低,對于第一個目標的達成,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第二個目標要教師輔助完成,對于第三個目標的達成,則需要及時點撥,才能做到想象意境,體會感情,明白道理。
游園不值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針對這首詩進行了四次有效引導:
第一次,引學生自學詩意。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了嗎?讀出抑揚頓措了嗎?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詩句講了什么意思?回憶一下,平時我們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大屏幕顯示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補空白、補省略、換語序、看插圖、看注釋、查字典)然后學生自學,順理成章,效果很好。
第 二次引導,引導學生讀悟第一句。見過蒼苔嗎?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讀書,看電視,查電腦等,說說“蒼苔”是什么意思?(學生說)(出示課件,蒼苔的解 釋)看到蒼苔我禁不住想說,蒼苔,學生說:真綠呀!春天,學生說:真美啊!作者也會這樣嗎?帶著這種感受讀第一句。再品品哪個字,包含了作者對蒼苔的情感 呢?(憐)再讀,讀出這種情感。學生讀的聲情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