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花香-我眼中的竇桂梅
為了能從同輩人中脫穎而出,她主動請領導聽課、評課。一般老師都不愿上公開課,不自信、怕麻煩,竇桂梅卻主動爭取上公開課,讓大家對她一起評頭論足。直到今天,竇桂梅在她的示范課后,在網絡空間,還是專注地接受來自不同人、不同角度的批評,并且心存感激。就是這樣,她得到了更多的上大舞臺的機會,成就了“一代名師”的傳奇。有時候我們常抱怨別人不給我們機會,或埋怨教育大環境不好,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竇桂梅的經歷給了我啟示:教師成長固然有賴于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
竇桂梅在談到自己是如何備課時是這樣說的:“每個學期的寒暑假,我總是利用較長的時間來通讀下學期用的教材,把參考書前面的說明和指導思想吃透,明確教材編排體系、研究各單元之間和各篇課文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每組課文、每篇課文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花大力氣,認真鉆研每篇課文。”
她為了備《秋天的懷念》這一課,僅一個開頭,竟然十易其稿。
她說:“我的備課,每一次都如《秋天的懷念》那樣,“好好兒備課”,這似乎成了我必須的生活。……每一次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思路,每一次授課后,我都會有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收獲……”
把備課當作生活,在生活中備課,竇老師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備課啊!這樣全身心的投入,備出的課怎能不令人嘆服?這樣精雕細琢的揣摩與思考,上出來的課怎能不令人震撼,不令人耳目一新呢?
2、對讀書的執著
竇桂梅的生命熱情、課堂激情來源于她的不斷學習,來源于她的博覽群書。“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為了教育的永恒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竇桂梅老師無論工作有多么忙,她都要擠出時間來學習。各類教育名著、文學名著占滿了她家中的書柜,教育雜志更不例外。在繁雜的工作之余,她還會努力擠出時間寫教學隨筆和教育心得,哪怕是頭腦里閃現的幾十個字她也要趕緊記下來。不斷地積累知識并做自我總結已經成為竇桂梅的自覺行為。幾年來,她的閱讀量達300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500多萬字的文摘卡,寫下了10萬字的教后感,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因為博覽群書,她能在收到年輕老師傾吐苦惱的信中,旁征博引,真摯疏導。因為博覽群書,她能在諸多的公開課上,開渠引水,把孩子們引向一條又一條清澄而富有感染力的美文之溪,與作者一起感受,與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在感悟中讓孩子的情感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