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古訓”的教學。首先我請學生說說像“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話,結果沒有人會說,我就拿出兩句,一句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還有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請同學讀后稍解釋,再作如下小結:“像這樣由古代流下來的用來教導人們的話就叫——?”學生馬上答到“是古訓”,學生是有悟性的。
(2)“糾紛”和“矛盾”的教學。我首先請學生想象如果小朋友不向女青年道歉的話,會發生什么情況,然后我與學生表演,有一位小女孩演得很好,她一上來就瞪著我說:“你怎么這樣?你知不知道?我這條裙子一千多塊的呀,你把我的裙子踩成這樣,你說怎么辦?”學生們偷偷地笑了,因為她演得太好了,我呢,進一步“激怒”她,兩個人都要吵架了,甚至要動手了呢!我們演完了,我指著那位女孩問同學:“我和這位小阿姨之間發生了——?”“糾紛”“產生了——?”“矛盾”就這樣,學生們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3、我這樣理清文章的層次。
我請同學瀏覽全文,看看有幾個故事,接著請他們將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故事讀一讀,等指名讀了故事后,我又請他們在課文中找找故事告訴我們關于禮貌的看法有哪些?再一一讀來,最后總結:“像這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證明自己的看法的文章叫——議論文,其實我們曾學過這樣的議論文,還記得嗎?”值得高興的是同學們都記得是“說勤奮”那篇文章。
二、我的疑惑。
我這樣教學,沒出什么亂子,可以說很順利,學生也活躍,學得很好,下課后,那位和我一起表演的女孩問我她今天的表現好不好,所有同學戀戀不舍,還要我以后一定要再來上課,看得出,這些孩子喜歡我。真的讓我感動。但是,對于課,我還是覺得少了什么?
細細想來,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我還是欠火候,還有就是在這節課中,給學生的空間不大,因為怕學生引出一些讓我措手不及的情況來,所以課堂不夠開放,不夠自由(我指的是自己為學生的服務很少)。這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