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教學實錄
(生齊讀名言)
生:以前《說勤奮》講了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司馬光是中國的古人,而童第周是中國的現代人,又到比利時去留學了,所以可以說明“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而“談禮貌”這三個例子也代表了“古今中外”。
生:不對,不是“古今中外”而是“古今”,也就是“中華民族”。
師:那這兩個例子,不就夠了嗎?周總理的例子可以省去。
生:周總理代表偉人,其他人都是普通人,不能省。
生:我覺得可以省,可以把第二個例子省掉,牛皋和岳飛代表古代的百姓,周總理代表現代的偉人。
生:不行!岳飛是抗金英雄,是古代的偉人。
師:你們是從人物的代表性來談的,我建議你們把每個故事再讀一讀,想一想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自由交流)
師相機引導:
(1)在學生交流《說岳全傳》故事時,引導交流:如果你是老者,聽到牛皋的話,你會怎么想?看到岳飛的行為,又會怎么想?這就是“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并引導學生表演,組織點評。在看表演時,建議大家注意有禮貌地傾聽與欣賞,在評價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禮貌地評價,并進一步朗讀重點語句。
(2)交流第二個故事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例來理解“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3)在交流到周總理的故事時,抓住“深感不安”和“深受感動”來談,朱師傅會想些什么,品讀周總理的話。
師:再來看看這個問題呢?
生:我明白了,這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者從三個小方面來說的,告訴我們在請人幫忙是要講禮貌,和人發生矛盾時要主動陪禮,別人無意傷害了自己時也要寬容有禮貌。
師:是啊,隨時隨地我們都要講禮貌,因為這不但能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五、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師:我們每天都在交往,自然會發生一些矛盾與糾紛,你有沒有遇到 過?
(生自由交流)。
師:請你們用學到的知識來勸勸他。
(生運用文中的話,出示的名言,以及自己的理解來勸說)
師:(出示末段,引導讀課文。)學完了課文,有什么收獲,誰來談談。
在學生交流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