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3篇)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和著琴聲、蘸漿、包袱、露餡兒”等詞語。
2、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藝,想象“刷子李”刷墻時的風采。
3、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刷子李”的技藝高超的,感受獨特的語言韻味。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小游戲:繞口令——《俗世奇人》述說俗世不俗之人
一、解課題,初識“刷子李”
1、有一句話同學們可能都知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著名作家馮驥才在《俗世奇人》這本書中為我們記載了許許多多民間身懷絕技的奇人。(師板書:奇人)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刷子李。(課件出示題目,板書:刷子李)
2、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干粉刷的、姓李)
3、質疑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為什么叫刷子李?奇在哪里?)
二、讀課文,了解“刷子李”
1、學生自讀課文,發現并感悟,用筆劃出刷子李神奇的地方。
2、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詞語,請小老師帶讀:包袱、蘸漿、露餡兒、和著琴聲。
3、交流刷子李的“奇”:
a、“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從“單坐著”和“升天”體會到刷子李的粉刷技術好。(效果奇)
b、“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白刷不要錢!
從一般粉刷匠與刷子李的比較,刷子李黑衣無暇,體會到“奇”(規矩奇)
c、“屋頂尤其難刷,蘸了稀溜溜的粉漿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一滴不掉?一掉準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勻勻實實:特別勻稱厚實。刷子李刷出的墻壁“效果奇”
d、“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請學生想象著手里有一把刷子,“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學生刷,體會到刷子李的瀟灑、神奇。(動作奇)
e、“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什么叫“天衣無縫”,想象(效果奇)
4、a課文從這三個方面寫出了刷子李的奇。對于刷子李的`奇,馮驥才也有自己的論述(課件出示:刷子李之“奇”在于做派奇,規矩奇。他手藝出眾,揮灑自如,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為自己制定了近乎苛刻的“規矩”,更是奇崛之極,他以這樣獨特的規矩使自己遠遠超越了同行,成為粉刷行內響當當的奇人!T驥才)
b、我們總結的和作家的一樣,為自己鼓掌(擦掉?)
c、為什么叫他刷子李
刷子李就是這樣一個奇人。在民間如果某個行當里有個手藝人有某種獨特的手藝,我們就這樣稱呼他,這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的尊重。誰來概括一下這種稱呼方式。(用他的行業,再加上他的姓)
d、列舉:泥人張、風箏魏、刻磚劉。(去掉?)
課后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話的確不假,甚至是千真萬確的至理名言。然而老師的導和引畢竟是一個前提,老師的定向和定位直接導致學生的自主性的發揮。
拿到《刷子李》這篇略讀課文,首先要定位,它處于第五單元的人物描寫組,并且要學生學會如何寫人。所以在傳授的過程中唯有抓住線索讓學生真正領悟兩種寫人的手法,可謂是深諳于心。
細讀文本是一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自認為文本中幾個帶“然”字的詞語被抓住是一個命脈的線索,這對于學生閱讀文本,掌握“一波三折”的寫法那是水到渠成。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拓展,那更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一、解課題,初識“刷子李”
1、出示課題——刷子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見姓李的老師稱李老師,看見姓李的會計稱李會計,看見姓李的廠長稱李廠長,那看見姓李的粉刷師傅,我們稱什么呢?
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作者為什么稱這位粉刷師傅為“刷子李”呢?
刷墻特別好的,姓李的人叫“刷子李”,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稱呼。你還知道類似的稱呼嗎?
比如:捏泥人捏得特別好的姓張的人,叫“泥人張”;做風箏做得特別好的姓魏的人,叫“風箏魏”……
這種稱呼,只有那些在自己的職業里出類拔萃、技藝高超的人才能獲得。那么,刷子李的技藝到底有多高超呢?作者又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看!景鍟杭妓嚫叱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昨天請同學們把課文讀熟,現在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讀課文。有一個任務:讀完后要說點兒什么。比如:讀完后的感想;對文中人物的看法等等。
2、交流初讀感受。
三、課堂交流
刷子李真是一位奇人。≡僮屛覀兓氐秸n文,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刷子李”技藝高超的語句,做上標記。
話題1:刷墻的描寫(第五小節)
1、 課文中哪一段最能表現“刷子李”技藝高超?
出示第五小節。這一段特別難讀,請同學們一句一句把它讀正確,讀流利。指讀,正音。
2、再看這一小節,哪些地方令你驚嘆,劃出來多讀幾次,與同桌交流交流看法。
3、反饋:哪些地方令你驚嘆?
。1)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a生讀句,談話。怎樣是“勻勻實實”?蘸漿的手法高在何處?配料方法的巧妙你感覺到了嗎?
b是啊,別人刷漿,蘸了稀溜溜粉漿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一滴不掉?一掉準掉在身上。可——(生讀句子)。這里,作者用了對比的方法,寫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板書:對比】
。2)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聲,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a讀句,談話。
b學生交流之后,體會:
a“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極是好聽”這句讀讀,特別有味道,再讀讀,用你的聲音表達你的感受;讀著讀著,你想到了什么?從刷子李的動作中,你想象到他的神情是怎樣的?
引導體會:(刷墻本來是很枯燥用力的活兒,可是在刷子李手中,卻是那么有意思,刷子李自己仿佛陶醉在其中。)
這一連串的`動作和聲音,讓人感覺刷子李不是在刷墻,而是在――(表演、創作、舞蹈……),這不是藝術的境界嗎?你能陶醉地讀一讀嗎?自由練讀,指讀,齊讀。
b“天衣無縫”一句: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你想象怎樣才是天衣無縫?你讀出你的驚嘆嗎?
4、小結:這一節,作者直接通過描寫刷子李刷墻,寫出了他技藝的高超,這種寫法叫正面描寫。
【板書:正面描寫】其實,文中更多地采用側面描寫來烘托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板書:側面描寫】比如說,在文中屢次出現的道具——黑衣服。
話題2:黑衣服的描寫
1、去找找,文中共出現了幾次描寫黑衣服的句子?
2、學生交流列舉。(四處)
3、教師小結:聽說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檢查黑衣服──發現“小白點”。
4、出示:“最叫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白刷不要錢!
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了他的技藝高超?來,讀出對他高超技藝的贊嘆。
5、剛才我們通過對一些重點詞句的品析來體會作者描寫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小組討論其它三處地方描寫的好處。
6、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7、小組派代表朗讀,要讓同學聽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a“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他在和自己較勁,是在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流露的是絕對的自信和自豪。)
b“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保ㄋH眼看到了師傅有這樣高超的技藝,十分震撼,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師傅憑著高超的技藝在徒弟心中豎起了權威。)
c 7、9段。
a想想,為什么作者要著重寫“發現‘小白點’”?(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發懸念。同時,把刷子李的高超技藝進一步強化。)
8、教師小結:黑衣服的描寫雖然不是直接寫他的刷墻的技藝高超,可從這些描寫中卻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技藝高超。無論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是為了表現“刷子李”的技藝高超。那么,刷子李為何會有這么高超的技藝呢?
出示句子:“好好學本事吧!”
讀一讀刷子李的話,你讀懂了什么?
出示句式,寫到這個句子后面。交流:
好好學本事吧!這絕活不是憑空得來的,它是( );
好好學本事吧!學好了本事,才( );
好好學本事吧。 )。
這樣的絕活,是勤學苦練得來的,有了本事才有自己的尊嚴,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難怪在課文的結尾說――(齊讀最后一段)。
五、課后作業
這篇課文選自作家馮驥才寫的《俗世奇人》,馮驥才,當代作家、畫家。他的《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記述一個奇人趣事,各自獨立。內容雖互不相關,但“讀起來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體性格’”。書中正骨醫生“蘇七塊”,看病前必先收七塊銀洋;泥人張從鞋底上取下一塊泥巴便單手捏出活人嘴臉;造假畫的黃三爺以假亂真耍得行家丟了飯碗等等,皆是些聽起來神乎其神,實際上存在過的人物。課余,同學們可以去看看。
教后反思:
這是一篇五年級略讀課文,我的基本教學流程是“自學——交流——拓展(積累)”。
第一板塊的自學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自學主要放在課前的預習中。就拿《刷子李》來說,自學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讀通課文,自學字詞;第二步:借助自學提示,自學課文;第三步:心靈對話,寫好批注。
第二板塊的交流,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的相互交流并進行二度自學的過程。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學的收獲,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而教師則視學生交流情況作適當點撥與引導。今天的課主要以提示中的“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樣寫出他的技藝高超的?”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同時也習到一些寫作方法。
第三板塊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么,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今天我所教學的《刷子李》就是走進《俗世奇人》,領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風采,感受馮驥才寫人的高超技藝,激起學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欲望。
通過這三個板塊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
第一,概覽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和風度。
3.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1.教師了解馮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關資料,提供同類文章《泥人張》《快手劉》等。
2.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同時閱讀人物描寫出色的文章,積累優美詞句及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今天,我們將結識一位手藝人,他就是——《刷子李》。[板書課題]
2.解題: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專干粉刷這一行)
3.簡單介紹作者馮驥才及本文出處。
本文選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國初年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天津衛,天津的舊稱,“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馮驥才偏愛寫“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比缢⒆永、泥人張等。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通讀順,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畫記生字、新詞,不明白的地方進行圈點批畫。
。3)找出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方言,多讀幾遍,談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獨立自學。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學生評價。(讀準字音,讀正確、流暢)
(2)黑板出示要求識記的詞語,指名認讀。
(3)交流難寫字的字形如何記憶。
。4)詞語理解。
(5)理解練讀有特色的天津方言:“任嗎甭放”“賽升天一般美”“未準”。
4.再讀課文,初識“刷子李”。
引導學生提問:
(1)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
。2)要讀懂本文,你會設計一些怎樣的問題來幫助同學?
。ㄒ龑W生圍繞中心提問,作為自學要求。如:從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藝高超?)
5.教師歸類補充“自學要求”。
(1)“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些地方?“奇”在哪兒?
。2)找出精彩語句,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6.作業:
(1)復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結識了馮驥才筆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位奇人,見識一下他的高超技藝。
二、結合詞句,精讀課文
1.上節課師生共同提出的自學要求:“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精彩語句,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2.閱讀課文,勾畫圈點做批注,老師巡視,發現問題,點撥指導。
3.交流自學心得。
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現在哪些地方?著裝奇、規矩奇、技藝奇。
4.你覺得從哪段最能看出他技藝的.奇?(6段)
。1)生精讀此段,邊讀邊找,看看哪些語句能表現他的奇?
、賱幼髌妫河迫粩[來悠然擺去(哪兒是在刷墻?是在干臟活?分明是在跳舞。)讓生讀,讀出悠然的韻味。全班齊讀感受。
、诼曇羝妫呵宕唷⑴九。(這簡直是在演奏)
、垲伾妫簞騽驅崒崳噶燎逅ê癖【鶆颍怀聿幌,不拖泥帶水)。
。2)作者是用什么感情來寫的呢?用贊嘆的語氣讀此段。
5.刷子李不僅技藝奇,他的著裝、規矩也更是奇,從哪看出來?
。1)“黑衣黑褲”“干活前,……穿上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2)“每刷完一面墻……再刷下一面墻!
。3)“只要身上有白點兒,白刷不要錢!
。4)“一天只刷一間屋子”
6.你喜歡這個人嗎?為什么?
7.思考:作者還用什么方式,襯托出了刷子李的“奇”?
曹小三心理:半信半疑——佩服得五體投地——灰心失望——煙洞,令人拍案稱奇。
8.學生再次閱讀,積累精彩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1)交流精彩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2)摘抄精彩語句,嘗試點評。
三、推薦閱讀,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泥人張》《快手劉》等。
2.學生推薦課前找到的同類文章。
四、作業設計
小練筆:選擇身邊一個熟悉的人進行片段描寫,寫出他的主要特點(一個即可)。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俗易懂。教學時,首先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自讀思考的基礎上,師生圍繞“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作家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有哪些描寫最精彩的句子等問題交流討論。最后整理小結,若有可能,再讀讀與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
2、許多學生對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難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這是教學的難點,這一難點不突破,不僅很難感受“刷子李”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不可能去體會作家的寫法。為幫助學生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我通過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如,第5自然段,這一段比較集中地描寫了“刷子李”刷墻的情景。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情景,讀后交流感受。再是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集中討論,如,“他刷漿時,干完活黑衣服上為什么沒有一個白點”,通過集中討論,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從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3、馮驥才筆下的此類俗世奇人還有許多,閱讀本文后,可以補充馮驥才的同類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供學生自由閱讀。補充同類文章給學生閱讀,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這類人物的感受,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便于學生較全面地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藝,想象“刷子李”刷墻時的風采。
2.能抓住重點句段反復朗讀,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刷子李”的技藝高超的,感受獨特的語言韻味。
教學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了解馮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交蚴锹牭揭恍┥響呀^技的人或故事。讓我們不由地發出一聲由衷的驚嘆。著名作家馮驥才在《俗世奇人》這本書中就記載了民間許許多多身懷絕技的奇人。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其中的一位。
2.出示課題:刷子李
齊讀、把第二個字念輕聲會更好,一起讀
3.通過預習你對這個題目有了哪些了解?(姓李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技術高)
4.是的。這是一種特殊的稱謂,在天津衛這個地方,某一行有絕活的人,人們就用他的行當加姓稱呼他。比如在天津,有個姓張的,泥人捏得特別好,就叫他――泥人張;有個姓劉的風箏做得特別好的就叫他――風箏張,又如這篇課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墻技術特別好的,人們就稱他為刷子李。讓我們再親切叫他一聲吧。R讀題目)
二、預習檢查,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難讀的)讀
2.通過預習,刷子李給你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隨機板書:技藝高超
三、感悟文本
師:那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呢?作者又是怎樣寫出他的技藝高超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劃找出有關句子。
隨機教學(隨學生的學情出示相關段落)
正面描寫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 如同升天一樣美
感受到什么?(如同仙境)技藝高超
師: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B 干完活,絕沒有白點
、倌阋娺^粉刷嗎?是怎么樣的?干粉刷匠身上沒有白點,難嗎?
、诘⒆永罘鬯r卻――引讀2、3句
③這里,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刷子李?(自信十足),他的自信來自于哪里? 板書:規矩奇
師:是呀,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手藝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谀?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他的這份自信表達出來吧!
這只是個傳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究竟刷子李有沒有像傳說中的這么神呢?
2.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你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說。(交流點評):
A 動作嫻熟優美
、僦该x,從他的朗讀中你關注到了哪個詞語?(悠然……悠然……)
、趶倪@兩個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師:刷子李當時刷的可是屋頂,這是一項能讓人悠然得起來的事嗎,為什么?可刷子李卻顯得那么悠然,可見其技藝高超。)隨機板書:動作奇
、畚覀円瞾碜鲆换厮⒆永,配上悠然的動作再來悠然的讀一讀。(生邊模仿動作邊讀)
、艽藭r,你覺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師:是呀,刷子李刷墻給人感覺不是在干又臟又累的活而是在進行一項藝術創作,藝術表演,他的技藝嫻熟得已進入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讓人高山仰止驚嘆不已。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通過朗讀傳達出來指名讀(“啪”要讀得干脆)――齊讀
B 效果非凡
、賻煟海ㄆ鋵嵉5自然段里還有不少句子也表現出了他技藝高超呢,誰再來補充。這兩句話從什么角度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板書:效果)
②效果又如何呢?如果讓你用一個成語來夸一夸,你會想到哪個詞?(預設:巧奪天工出神入化,蓋世無雙,獨一無二,無人能及登峰造極爐火純青(隨機補充板書:效果非凡)
師小結:悠然的動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顯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讓我們再來讀讀第5小節,邊讀邊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讀到這里,我們知道為什么稱他為刷子李了吧?對刷子李的高超技藝,還僅僅是傳聞嗎?我們已經(眼見為實)了
(二)側面描寫
1.我們剛才親眼見證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藝,面對師傅的技藝,曹小三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快速瀏覽6――9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然后試著完成這個填空。
起初曹小三對師傅的絕活一直( ),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 ),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 )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 ),最后知道那是師傅抽煙不小心燒出來的小洞時,( )。
2.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從開始時的半信半疑,變成后來親眼見證之后的確信無疑,這個心理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呀!
3.當見證師傅的高超的刷墻技藝,聆聽了師傅的教誨之后,曹小三頓時明白了許多,他會對師傅說些什么呢?(請你把它寫在文章的最后面)
4.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刷子李粉刷技藝的高超,那文章為什么要寫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舉了?
5.小結:這就叫側面描寫,這樣的描寫能對文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文章前面對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寫就叫正面描寫,正是在這樣多方面的描寫中,刷子李的形象才變得越來越豐滿,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高超技藝真叫人拍案叫絕。所以有人這樣評價:馮驥才的筆就像女媧的手。我相信同學們也能將這種寫作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教后反思: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在網上的課堂實錄中,我也曾拜讀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的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借對小說布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不過,我卻記住了汪潮教授在解讀略讀課文的教法時曾說過的一段話: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它是半獨立閱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于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為“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舍,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個性魅力,了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能較生動地復述課文內容。
3、領悟并學習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生動地復述課文。
2、感悟課文鮮明表現人物特征的巧妙方法。
【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通過串聯課文關鍵詞語的方法,生動有序地復述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體會描寫人物的詞句,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屏片段,談話導入新課
二、回顧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表達。
2、老師總結,相機板書:
絕
三、品讀句段,指導學生感受人物神情魅力
1、讀第五自然段:
畫出描寫師傅刷墻的句子。
2、品讀,交流、指導。
3、重點指導學生感受下面的句子: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上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 “悠然”是什么意思?在這句話中,“悠然”一詞體現出了師傅怎樣的情態?
、 從“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體會到徒弟怎樣的感受?
。ㄌ兆恚
、 想象:
“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悠然刷墻時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ㄋ启嫒黄鹞,如輕柔撫琴,將普通的粉刷技術演變成美妙的勞動藝術!不得不叫人贊嘆:絕。
4、要求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再次感受刷子李怡然自得,瀟灑自如的形象。
5、出示句段,用敬佩贊美的語氣誦讀這段話。
四、學生自我感悟文中其他體現刷子李技術高超手藝“絕”的內容
需要重點體會的句子:
“完了,師傅露餡兒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
1、“山般的形象”指什么?“轟然倒去”反映了徒弟當時怎樣的內心?
2、聯系下文,讓學生體會到課文從側面烘托了刷子李技術的高超,真叫絕!
五、總結拓展
我們抓住兩個帶有“然”字的詞語,描寫師傅神態的“悠然”,刻畫徒弟心態的.“轟然”,從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了刷子李絕妙的粉刷藝術,也領悟到了文章絕妙的表現藝術。其實,課文中還有一些帶“然”字的詞語,大家趕快找一找。
學生說老師板書:
當然 果然 居然 竟然 忽然
六、指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1、用上“當然、果然、悠然、居然、竟然、轟然、忽然”7個詞語。
2、采用第一人稱的語氣復述,語言要生動,語氣要自豪。
3、學生自由準備,然后全班交流。
4、總結:
抓住關鍵的詞語復述課文,內容更加準確全面;變換敘述的人稱復述課文,情節更加生動精彩。
七、吟詩寫話,感受人物形象魅力或抒發個人內心感悟
1、贊頌刷子李的話。
2、抒發內心感悟的話。
3、吟頌老師的詩歌。
八、作業
1、讀馮冀才的《俗世奇人》。
2、調查了解,整理記錄民間技藝高超的人與事。
教學反思
對于人物描寫的方法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本文內容一波三折,趣味十足,課堂教學設計以讀書引導為主,感受對人物的正面描寫,通過梳理曹小三心理變化的線索,學習正側面結合的人物描寫方法。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略讀課文,本組材料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人物”,通過不同作者各自不同的表達方式,刻畫出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出他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作家在刻畫人物時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側重從人物的語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動作,有的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為主。本文的作者馮驥才,通過一系列的寫作方法(特長+姓、細節描寫、一波三折、側面襯托等),為大家全面展現了一個技藝高超的粉刷匠---刷子李。作者不僅對刷子李刷墻時動作、聲音、效果進行正面細致描寫,來展示刷子李的神奇。還專門設置一個旁人,他的徒弟曹小三,透過徒弟的雙眼來觀察師父到底本事如何,恰到好處地從側面襯托出刷子李的技藝了得。與此同時,作者還牢牢抓住徒弟曹小三心理變化的過程,巧妙地將文章推向高潮,此起彼伏,扣人心弦。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寫法的好處,并達到寫法的遷移和運用。
學情分析
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獨立閱讀能力,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絕大部分學生在初讀之后能讀懂文意,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不僅如此,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在寫作方法上也有所認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相應的學習引導,將作者的部分寫法進行總結整理,引入新文章讓學生將相應的寫法進行遷移,融會貫通,乃至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問題對策
本教學案例探究點: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讓學生體會并認知作者的各種寫作方法,通過感受到作者相應寫法的妙處。更進一步,學生能將這些寫法進行遷移,并運用在日常寫作中。主要策略是:“自讀、認知、感受、遷移、運用”,即:通過學生自讀,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接下來,進入課文,通過課文的具體描寫認知作者的幾種寫法。其次,通過引入新文章,讓學生進行寫法的遷移。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通過練筆,將這些寫法運用到日常習作中去。
教學目標
本案例通過相應的語文實踐,促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認識“漿、屁、傅、袱、餡、詐”6個生字;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藝;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時間
本課一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人物。(5分鐘)
1.由《俗世奇人》一書引出本文作者。
2.導入課題,初步認識“刷子李”,了解其綽號的由來。
3.拓展運用“特長+姓”的命名方式,領悟“綽號顯特點”的作用。
二、感受形象,初識寫法。(20分鐘)
1.學生自主閱讀,在字里行間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印象。(3分鐘)
2.組織交流:(17分鐘)
(1)刷子李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些印象的?
結合交流,相機揭示作者刻畫人物形象、凸顯人物特點的主要方法:細節描寫、側面襯托、一波三折。
三、拓展閱讀,領悟寫法。(8分鐘)
提供相似閱讀材料《張大力》,讓學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時,進一步領悟細節描寫、側面襯托和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
師引: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文章,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時,找找細節描寫、側面襯托、一波三折、特長加姓這四種寫作方法的影子。
四、例文引路,寫法遷移。(5分鐘)
師引:怎么樣?馮驥才筆下的奇人神吧?其實像刷子李、張大力這樣的奇人并不只出現在小說中,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到許許多多這樣身懷絕技的民間奇人,你們看——(出示圖片)
最后一張圖片為劉謙,由劉謙引出學生習作《快手劉》
師引:最后這一位,大家最熟悉了,他是誰?
對,他就是近景魔術師劉謙。我的一個學生看完劉謙的表演,寫了一篇作文,你們看看他寫得怎么樣?好的話,好在哪里?不好的話,給他提提意見。
五、作業設計。(2分鐘)
1.運用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寫一寫你所知道的能人或你身邊最有特點的人,如最幽默、最善良、打字最快等。
建議:
(1)可以通過給人物取綽號、側面襯托等方法,凸顯人物特點。
(2)可以抓住細節描寫,如動作、神態、語言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3) 故事情節能夠一波三折最好,如果沒有,也不要緊。
2.推薦閱讀《俗世奇人》。
板書設計
23* 刷子李
技藝高超
特長+姓 細節描寫 側面襯托 一波三折
佩服
半信半疑 發怔發傻
失望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文實踐性很強的閱讀課,在充分發揮選文作用的同時,挖掘課內外多種教學資源,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閱讀實踐機會,并巧妙地進行讀寫遷移,引領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世界(書本與生活)中從讀學寫,提高讀寫能力。過去我們的閱讀教學大多經歷這樣的幾個階段:整體感知(初讀感知)——重點段研讀(品味詞句、指導朗讀)——拓展閱讀,這是一種教課文的教學流程,在提高學生讀寫能力上收效甚微。我們應該認識到: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應從“理解課文”轉向注重“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應從“閱讀主導”轉向“表達主導”。那么,我們在實踐中就要努力構建從“教課文”轉向“教語文”的教學流程,即:學課文——學方法——表達實踐。一般來講,講讀課文兩個課時,用一個課時教課文足矣,第二個課時用來學習方法和表達實踐。略讀課文一個課時,用三分之一時間學習課文,三分之一時間學習方法,三分之一時間進行表達實踐。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師傅、刷漿、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嚴、露餡、發怔、發傻、半信半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3.繼續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了解馮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關資料,提供同類文章《泥人張》《快手劉》。
2.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同時閱讀人物描寫出色的文章,積累優美詞句及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將結識一位手藝人,他就是——《刷子李》。[板書課題]
2.解題: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專干粉刷這一行)
3.簡單介紹作者馮驥才及本文出處。
二、指導閱讀
1.檢查預習,初識“刷子李”。
提問:通過預習,你認為“刷子李”是個什么樣的人?
。ǜ鶕䦟W生的自由回答,小結要點——技藝高超——俗世奇人。)
2.引導學生提問:要讀懂本文,你會設計一些怎樣的問題來幫助同學?
。ㄒ龑W生圍繞中心提問,作為自學要求。如:從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藝高超?)
3.指導閱讀“自讀提示”,勾畫要點,補充“自學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些地方?
、谱骷荫T驥才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
、钦页鼍收Z句,體會表達效果。
4.根據自學要求閱讀課文,勾畫圈點做批注,老師巡視,發現問題,點撥指導。
5.交流自學心得。
、拧八⒆永睢钡募妓嚫叱簿褪撬摹捌妗北憩F在哪些地方?根據學生回答指導理解重點句,并指導朗讀: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干活前,……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可刷子李一舉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聲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墻刷完……沒發現!
、谱骷荫T驥才是怎樣寫出“刷子李”技藝高超的?
引導歸納要點,學習寫作方法:
一波三折的敘事,引人入勝——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師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個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注重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個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墻時嫻熟的動作,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對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對師傅“半信半疑”的態度和主人公“藝高膽大”的自信進行對比,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三、積累精彩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1.談話:本文語言樸素,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都情趣盎然,簡潔傳神。同學在解決前兩個問題的同時,已經找出了不少精彩語句,F在不妨再讀一讀,選一句最精彩的推薦給大家,并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再次閱讀,準備推薦。
2.交流精彩語句,體會表達效果,進一步學習如何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
3.摘抄精彩語句,嘗試點評。
四、推薦閱讀,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泥人張》《快手劉》
2.學生推薦課前找到的同類文章。
作業設計:小練筆:選擇身邊一個熟悉的人進行片段描寫,寫出他的主要特點(一個即可)
《刷子李》教學反思
細細咀嚼課堂細節,靜靜聆聽行家教誨,默默享受語文的每一份情懷,心里涌起的是盡是感動。感動于華茂學生的精彩表現,感動于聽課老師的充分的肯定,感動于同行們真摯的鼓勵和鞭策。滴水瓣花總關情,點點滴滴到心頭。
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還很稚嫩,遠不及同行們之淵博厚重。我需要多請教,多探索,多實踐,于是我在設計上下了功夫。從字詞的預熱、環境的把握、情節的切入、語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讀到文本的感悟與拓展,無不留下我精心設計的心血。
我先是熟讀文本,以至成誦。其間,發現了三個可以帶動全文教學的點:一是文中用了52個“一”。細品之,我把它概括為“一個綽號藏奇絕”、“一個傳說話奇絕”、“一段實錄證奇絕”、“一襲黑衣襯奇絕”、“一手絕活寫奇絕”、“一番教誨表奇絕”;二是文中幾個跟黑衣白點的中心情節密切相關的幾個帶“然”的詞:“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這個詞也能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雙重解讀,即人生意義上的人物解讀和文化意義上的人物解讀。
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我時刻謹記“以生為本”,“貼著學生教”,一切的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的學情為設計的起點。 整體教學設計便基于此展開。其中,選擇以曹小三的口吻來復述的方法以期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進一步領會情節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變化、刷子李之奇絕;在學生的個性解讀中深入體會本色、津味之語言特色。
于是,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美!那始終盈于課堂的融融的對話氛圍、那含于同學眼中的真摯與熱切,那精彩紛呈、張揚個性的多元解讀、那默默流淌在師生心頭的審美的河流,所有這一切,都澎湃著生命的情感,拍打著語言的浪花,濺射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靜心思之,這堂課在“三個維度”——溫度(教師情感的溫熱度)、廣度(在主題的范圍內旁延擴展)、深度(語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體現上,明顯地感到了廣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結尾的人物系列來彌補這一點,然而正如專家點評,這“只是對課文的一個延伸”,“給課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讓課堂就此結束”,“未關注刷子李們的苦難生活”。是的,課堂因此沒有生命的超級震撼力,也就沒有好課應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寬備課視野,深化文本處理和加強課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補的課程!
此外,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執教《刷子李》,有亮點,有敗筆,留給我更多的是對如何真正踐行新課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謝各位同行對我課堂的關注與批評,感謝你們給了我參照系,給了我反思力,讓我們為演繹精彩語文而一路同行!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8
有人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我在設計上下了功夫。從字詞的預熱、環境的把握、情節的切入、語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讀到文本的感悟與拓展,無不留下我精心設計的心血。我先是熟讀文本,以至成誦。其間,發現了三個可以帶動全文教學的點:一是文中用了52個“一”。細品之,我把它概括為“一個綽號藏奇絕”、“一個傳說話奇絕”、“一段實錄證奇絕”、“一襲黑衣襯奇絕”、“一手絕活寫奇絕”、“一番教誨表奇絕”;二是文中幾個跟黑衣白點的中心情節密切相關的幾個帶“然”的詞:“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這個詞也能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雙重解讀,即人生意義上的人物解讀和文化意義上的人物解讀。
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我時刻謹記“以生為本”,“貼著學生教”,一切的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的學情為設計的中國。
整體教學設計便基于此展開。其中,選擇以曹小三的口吻來復述的方法以期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進一步領會情節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變化、刷子李之奇絕;在學生的個性解讀中深入體會本色、津味之語言特色。然而,靜心思之,這堂課在“三個維度”──溫度(教師情感的溫熱度)、廣度(在主題的范圍內旁延擴展)、深度(語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體現上,明顯地感到了廣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結尾的人物系列來彌補這一點,然而正如專家點評,這“只是對課文的一個延伸”,“給課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讓課堂就此結束”,“未關注刷子李們的苦難生活”。是的,課堂因此沒有生命的超級震撼力,也就沒有好課應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寬備課視野,深化文本處理和加強課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補的課程!
此外,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9
《刷子李》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
1.本文通俗易懂。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里?作者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有哪些描寫最精彩的句子等問題交流討論。
2.為幫助學生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我采用了(1)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的情景。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情景:刷墻時的動作好似跳舞,刷墻時發出的聲音好似樂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無縫的屏障等。(2)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集中討論,如“他刷漿時,干完活黑衣服上為什么沒有一個白點”,通過集中討論,學生們取長補短,從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3.拓展:讀讀與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等。
學后感悟:要想技藝高超,刻苦、勤奮、好學、鉆研-------,今日的付出,將來的收獲。學習更應如此。
《刷子李》教學反思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去年10月,到杭州參加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活動,曾經聽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借對小說布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當然,我也還記得在聽完他的課 后汪潮 教授的點評指導,他說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是半獨立閱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于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為“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 ;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舍,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刷子李》教學反思
課文《刷子李》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 本文細節描寫對于塑造人物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時候,就注重了細節描寫。這是課文在寫法上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墻時嫻熟的動作,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神了。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膽的“承諾”,充滿自信,豪氣千丈,同時又心細如發,對于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而曹小三開始聽說師傅有手絕活時,“半信半疑”;師傅刷墻時,“最關心的還是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看見師傅身上出現白點時,以為師傅“名氣有詐”。這樣把曹小三對師傅“半信半疑”的態度和主人公“藝高膽大”的自信進行對比,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在哪里。教學的時候先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自由劃有關句子,然后再交流。
生1:我從第6自然段“每一面墻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中“每一面”看出墻有好幾面的,曹小三不放過任何一面尋找落下的白點,都沒有。
看到學生拎出了這一句重點句,我就順勢讓大家都先看這一句,并提出要求:還能從中讀到什么?
生2:我從“搜索”看出他是很仔細地找,不是隨意地看一下,他仔細尋找,也找不出芝麻大小的粉點,芝麻是很小的,幾乎看不到的,可還是找不到,說明刷子李的技藝實在是高超。
生3:我還從“一個”、“也沒發現”看出真的沒有粉點,看出技藝高超。
沒有劃出來的學生也根據起立學生的指點,劃出了句子的重點句子,接著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然后請學生起來讀,發現有的學生突出“一個”朗讀,有的學生突出“芝麻大小”朗讀,但效果都不錯,最后全班運用這兩種不同的讀法齊讀,讓朗讀更加有滋有味。
在教學“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時,學生說:“他不覺得刷墻是苦力活,他把這活當作一項藝術的創作。”
我馬上表揚了她很會用詞,接下來的手舉得更多了,有的說:“他刷墻擺來擺去,很有節奏!庇械恼f:“本來刷子打到墻上聲音很難聽的,但在他那‘啪啪’聲很清脆,很動聽!庇械恼f:“粉刷的顏色特別白,特別亮,特別干凈,而且他刷兩條下來不會重復,也不會有縫隙空開,太了不起了!
今天的課堂氣氛濃厚,學生說得津津有味,文章描寫的情景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但語言幽默風趣、簡單易懂,令學生喜歡,學生也就很容易抓住字詞咀嚼其中的韻味,讓學更加有趣,讓學生更加快樂。
課文《刷子李》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 本文細節描寫對于塑造人物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時候,就注重了細節描寫。這是課文在寫法上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墻時嫻熟的動作,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神了。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膽的“承諾”,充滿自信,豪氣千丈,同時又心細如發,對于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而曹小三開始聽說師傅有手絕活時,“半信半疑”;師傅刷墻時,“最關心的還是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看見師傅身上出現白點時,以為師傅“名氣有詐”。這樣把曹小三對師傅“半信半疑”的態度和主人公“藝高膽大”的自信進行對比,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
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在哪里。教學的時候先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自由劃有關句子,然后再交流。
生1:我從第6自然段“每一面墻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中“每一面”看出墻有好幾面的,曹小三不放過任何一面尋找落下的白點,都沒有。
看到學生拎出了這一句重點句,我就順勢讓大家都先看這一句,并提出要求:還能從中讀到什么?
生2:我從“搜索”看出他是很仔細地找,不是隨意地看一下,他仔細尋找,也找不出芝麻大小的粉點,芝麻是很小的,幾乎看不到的,可還是找不到,說明刷子李的技藝實在是高超。
生3:我還從“一個”、“也沒發現”看出真的沒有粉點,看出技藝高超。
沒有劃出來的學生也根據起立學生的指點,劃出了句子的重點句子,接著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然后請學生起來讀,發現有的學生突出“一個”朗讀,有的學生突出“芝麻大小”朗讀,但效果都不錯,最后全班運用這兩種不同的讀法齊讀,讓朗讀更加有滋有味。
在教學“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時,學生說:“他不覺得刷墻是苦力活,他把這活當作一項藝術的創作!
我馬上表揚了她很會用詞,接下來的手舉得更多了,有的說:“他刷墻擺來擺去,很有節奏!庇械恼f:“本來刷子打到墻上聲音很難聽的,但在他那‘啪啪’聲很清脆,很動聽!庇械恼f:“粉刷的顏色特別白,特別亮,特別干凈,而且他刷兩條下來不會重復,也不會有縫隙空開,太了不起了。”
今天的課堂氣氛濃厚,學生說得津津有味,文章描寫的情景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但語言幽默風趣、簡單易懂,令學生喜歡,學生也就很容易抓住字詞咀嚼其中的韻味,讓學更加有趣,讓學生更加快樂。
《刷子李》教學反思
《刷子李》選自馮驥才的《俗世奇人》。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一個技藝高超的刷子李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可我們的眼前,課文內容曲折有趣,吸引學生,為了更好的感受人物形象,我主要關注了以下這兩個方面。
一、注重誦讀,感知文章風格
課文《刷子李》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文中情境進行誦讀,首先,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明確課文主要講什么。然后找出重點句段由師生共同揣摩品味,并有教師范讀其中的一二段。最后分角色朗讀,按人物語言、敘述語言引導學生朗讀?傊,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文章的意境和風格,感受人物形象。
二、品味詞句,領悟語言美
本課的語言、動作描寫具有個性化,體現了小人物的大智慧。對于文中尤為傳神的詞句應該引導學生品讀,于是我采用了(1)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的情景。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品,邊讀邊想象情景:刷墻時的動作好似跳舞,刷墻時發出的聲音好似樂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無縫的屏障等。(2)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集中討論,如 “他刷漿時,干完活黑衣服上為什么沒有一個白點”,通過集中討論,學生們取長補短,從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0
《刷子李》選自馮驥才的民間世人軼事集《俗世奇人》,課文以“刷子李”刷墻時穿一身黑衣服,結束時卻沒有一個白點,來說明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術,告訴我們本事是勤學苦練出來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嚴。課文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刷子李動作描寫尤為傳神,是學生學習的例子。反思這課教學,我上課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外貌、神態、心理活動去刻畫人物,沒有要求學生要把典型事例寫具體,因為人和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往往在做事情、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才顯出自己的特點,在習作中要注意選擇典型事例。
這一課中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描寫很傳神,在以后教學中,特別是在教學“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時,應該啟發學生說:“此時此刻你覺得刷子李還是粉刷匠嗎?想想他更像什么?”引導學生把刷子李刷墻的動作和舞蹈家、音樂指揮家、書法家聯系起來,體會動作之優美、和諧,然后讓學生做一做,演一演,請學生自己做“悠然擺來,悠然擺去“的動作,讓學生體會刷子李動作的優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認識到作者運用動作描寫的重要性,體會到刷子李刷墻像舞蹈家跳舞,像音樂指揮家正在指揮唱歌一樣。學生很感興趣,猶如身臨其境。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1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所以我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句是學習這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因為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因此我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的情景,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情景,來體會“刷子李”神奇。之后,我又引導學生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借對小說布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路敏捷,完成學習任務也就干脆多了。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聆聽了教研員的評后,收獲頗多:
1、在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比如:句子“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痹趯W生理解完這句話體現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后,應再引導學生想想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學生不難答出是“夸張”。還有幾句,也應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說明我鉆研教材還不夠深入,以后上課前應該反復研讀教材。
2、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講得多,沒有完全放手給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刷子李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描繪刷子李的奇的?”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充分讓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能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思想覺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總包辦的太多,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一點。
執教《刷子李》,有亮點,有敗筆。再次感謝教研員的肯定和批評,感謝你們給了我參照系,給了我反思力。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教學反思。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2
本文選自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八⒆永睢逼掌胀ㄍǎ瑓s有“俗世奇人”之美稱。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藝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為他刷墻的技藝高超,讓“行外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愣說不信”。他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稱最為恰當。
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作者寫“刷子李”的奇妙絕活時,首先極力寫他手藝之高,“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边@是在與自己挑戰?還是以特立獨行顯示自己的超凡出眾?但不管怎么寫,這樣寫卻吊起了讀者的胃口。然后作者從一個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師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個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敘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緊緊抓住了讀者,起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細節描寫對于塑造人物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這是課文在寫法上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墻時嫻熟優美的的動作,如同完成一件工藝品。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神了。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膽的“承諾”,充滿自信,豪氣千丈,同時又心細如發,對于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體會。課后,我又補充《快手劉》、《泥人張》兩篇文章讓學生感受作者對這些平凡普通的手藝人奇異的絕活細致刻畫,感受他們獨特的個性魅力,從中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刷子李》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3
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我時刻謹記“以生為本”,“貼著學生教”,一切的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的學情為設計的中國。
整體教學設計便基于此展開。其中,選擇以曹小三的口吻來復述的方法以期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進一步領會情節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變化、刷子李之奇絕;在學生的個性解讀中深入體會本色、津味之語言特色。然而,靜心思之,這堂課在“三個維度”——溫度(教師情感的溫熱度)、廣度(在主題的范圍內旁延擴展)、深度(語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體現上,明顯地感到了廣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結尾的人物系列來彌補這一點,然而正如專家點評,這“只是對課文的一個延伸”,“給課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讓課堂就此結束”,“未關注刷子李們的`苦難生活”。是的,課堂因此沒有生命的超級震撼力,也就沒有好課應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寬備課視野,深化文本處理和加強課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補的課程!
此外,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