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精選3篇)
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馬”為主題,編選了三篇主體課文,包括《馬》《古詩二首》《鞏乃斯的馬》。語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課文《馬背小學》然后提供了三個練習.:《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這三個練習都涉及到了和馬有關(guān)的知識,《暢所欲言》是收集和馬有關(guān)的成語和成語故事。《初顯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幾幅和馬有關(guān)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和馬有關(guān)的藝術(shù)品,進行介紹。《筆下生花》提供了三個作文題目,分別是收集資料進行介紹、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學目標:
了解馬在歷史上的作用,探討馬現(xiàn)在的用途。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學生字、詞語。能有目的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提高自學古詩的能力,掌握學習古代文言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理解每篇課文借助寫馬表達的中心。
課時安排:
《天馬》 2課時
《古詩兩首》 2課時
《鞏乃斯的馬》 2課時
《馬背小學》 1課時
語文天地 3課時
備注:
自讀課文、暢所欲言隨文解決,《初顯身手》《筆下生花》采用由說到寫的方式。
天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文中介紹了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的“天馬”樣子,它的由來、獨特之處,以及這件古代工藝品的價值。文章語言凝練,層次清晰,讀后令人倍感振奮,同時文章開頭點出天馬是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結(jié)尾呼應(yīng)開篇,點出它的象征意義。有力的深化了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目標:
能在讀準“鞍鐙”、“瓔洛”、“冶煉”等詞語讀音的基礎(chǔ)上,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洹薄ⅰ碍嫿j(luò)”等詞語的意思,進一步感受課文內(nèi)容,同時練習積累本篇課文的詞語。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借助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天馬的象征意義,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體會"天馬"所體現(xiàn)的奇特藝術(shù)想象力。了解銅奔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學原理。從構(gòu)思設(shè)計上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學難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構(gòu)想:
教學時,通過展示圖片等給學生創(chuàng)造直觀形象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將課后“金鑰匙”的閱讀方法融入到學習中來,課后要進行拓展性學習。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有關(guān)馬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感知課文。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誰來說說和馬有關(guān)的成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馬有關(guān)。(板書課題)
二、細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看到課題,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提出問題)
2、出示詞語,檢查預習:哪些不懂的詞語,咱們互相解答。
3、你的問題解決了嗎?(學生問題集中在“什么是天馬”。)
4、請你再仔細閱讀課文,途中有問題做出標記,找出答案。
交流:你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有是怎樣解決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補充,互相完善。)
學生的問題有可能集中在:為什么以“天馬”作為中國路有的圖形標志呢?“天馬”什么樣子?為什么說“天馬”是我國悠久文化歷史的代表杰作?
5、再次細讀課文,哪些詞語、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將你的感受隨時寫下來。(如,“天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
交流:借助這種學習,使學生深入讀書,學會在讀中思考,然后通過學生的相互補充,教師點撥,總結(jié)出文章的中心:那就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
三、教師小結(jié)。
作業(yè)設(shè)計:
1.摘抄本課的好詞好句。
2.搜集帶“馬”字的成語。
板書設(shè)計:
天 馬
旅游標志
樣子 設(shè)計巧妙 令人嘆服
象征意義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練習快速閱讀,完成“日積月累”。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本課詞語。
1、交流摘抄的好詞語。
2、聽寫詞語,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強調(diào)。
二、學習快速閱讀。
1、出示“金鑰匙”: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
2、練習用這種方法閱讀《天馬》。
3、用這種方法閱讀,你認為有什么好處?(學生談各自的體會)
4、快速閱讀的運用。
(1)自由練習。
(2)指名說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檢測學生掌握這種閱讀方法的實效性。
三、練習:
1、運用這種方法閱讀課外兩篇文章。
2、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四、交流馬的成語
1、出示練習:
馬
馬
馬
馬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馬
到
成
功
一
馬
平
川
人
高
馬
大
瞎
人
摸
馬
作業(yè)設(shè)計:
1、搜集和馬有關(guān)的詞語。
2、預習《古詩二首》
板書設(shè)計:
天 馬
快速閱讀 日積月累
課后反思:
古詩二首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詩的風格豪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于進取的精神。詩的前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那骨相、耳相、跑相是一流的。后面四句轉(zhuǎn)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zhuǎn)入抒情。杜甫此詩將狀物和抒情結(jié)合得自然無間,這是匹志向遠大、一往無前、忠誠可靠的駿馬。字里行間,我們還感受得到杜甫、房兵曹與駿馬具有同樣的奔騰不息的生命活力:萬里橫行去啊!
教學目標:
理解、積累“剽悍、馴良、遒勁、闊綽、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過之無不及”詞語。品味、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整體感知馬的形象。了解杜甫,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志向。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馬的形象,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難點:
品味、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教學構(gòu)想:
教學時,整體感知詩意,不用逐詞逐句的詩句對譯,然后熟讀成誦,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充分,在此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加以背誦。加強對比,了解詩人的背景資料。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相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房兵曹胡馬》,理解詩意。
學生學習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發(fā)興趣
1、播放大沙漠,大草原的錄像,談一談各自的感受。
2、在這一瀉千里的地方,空闊遼遠的地方,駿馬馳騁,那是多么令人暢快啊!今天來學習唐朝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
1.自由讀,注意讀準詩中的幾個字的讀音。
2.指名讀,糾正:驍、宛、堪“這幾個字的讀音。
三、質(zhì)疑學習
1.細讀《房兵曹胡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注。
2.交流有問題的地方,學生互相解答,老師點撥、糾正。
(驍騰、竹皮雙耳峻,借助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方法,同時借助參考書,引導學生自學理解詩意。)
理解詩句意思
要點:
(1)篇首直接點題,交代出胡馬產(chǎn)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尋常。因為“大宛”一向以出產(chǎn)汗血馬而著稱于世。接下來寫馬的形態(tài):骨相瘦勁,狀如鋒棱。這里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馬的審美情趣:他總是重視馬的清骨神韻,偏愛瘦馬而厭棄肥馬。這種審美情趣在以胖為美的盛唐時期,不能不說是超然脫俗的。
(2)頜聯(lián)寫了馬的外部形態(tài)。詩人略去胡馬的首尾、毛色等不寫,只取具有特征性的“雙耳”和“四蹄”來寫,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張“蹄輕”,能急速生風。這是對也的氣質(zhì)、品格的刻劃,同時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懷。
(3)頸聯(lián)承接上句,品評之意,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這樣縱橫飛馳、勇往直前的馬,主人真是可以與它同生共死、共患難了。
(4)尾聯(lián)更是因馬及人,人馬合寫,表達了對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驍騰有如此”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萬里可橫行”希望友人能夠英勇殺敵,保衛(wèi)祖國橫行于疆場之上,立功于萬里之外。這也是詩人壯闊胸懷的自我寫照。
3.配樂朗讀:體會古詩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1)介紹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同時指出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詩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學生根據(jù)查閱的資料介紹。教師做適當補充:這是詩人早期的作品,顯示出了健康積極的思想。這與他后來的藝術(shù)風格有所不同。
(3)學生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古詩,說說詩句的含義。
2、自學生字
3、搜集有關(guān)馬的詩詞。
板書設(shè)計:
房兵曹胡馬
唐 杜甫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馬詩》,理解詩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回憶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二、引出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關(guān)于馬的詩歌。雖然也是唐代的詩人所作,雖然也是關(guān)于馬的詩,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卻不盡相同。希望大家將上節(jié)課所用到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詩。
三、學習《馬詩》。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哪位同學對李賀有所了解,講給大家聽一聽。教師做適當?shù)难a充。
李賀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字長吉,又稱“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貧,卻才華橫溢,有“少年心事拿當云”的壯志,他七歲時,就以詩歌之制名動京華。但由于他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諧音,因此朝廷不許他參加科舉考試,后韓愈上文為他辯解,也未獲成功。李賀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過一個奉禮郎的小官,終年二十七歲。
2、生初讀古詩。
(1)學生自己嘗試讀通順
(2)讀給自己的同位聽,注意將字音讀準確,最好能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
(3)全班的范圍內(nèi)讀一讀。
3、理解詩意。
(1)學生在小組內(nèi)根據(jù)自己以前學習古詩時運用的方法來讀懂詩意。
(2)全班交流這首詩的意思淺顯,教師只對個別難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導即可。
金絡(luò)腦:把黃金籠頭套在馬的腦袋上。絡(luò),戴、套。
何當:什么時候。
快走:指馬飛奔。
全詩的意思:
大沙漠里,黃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頭,彎彎的月亮像鉤子一樣掛在天空。我什么時候才能騎上戴著黃金籠頭的駿馬,在秋天的大地上飛奔呢?
4、結(jié)合詩人李賀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來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馬詩》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憤,帶著幽冷、凄婉的色彩。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詩并背誦。
四、兩首古詩進行比較。
兩位唐代詩人杜甫、李賀均寫了與馬有關(guān)的詩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
1.背誦兩首古詩。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馬的古詩,說一說。
作業(yè)設(shè)計:
1、寫本課的生字。特別指導“驍”。
2、背誦《馬詩》。
3、嘗試說一說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shè)計:
馬詩
唐 李賀
課后反思:
鞏乃斯的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讀后使人回味無窮的文章。文章描述了我在新疆鞏乃斯草原在一場來勢兇猛的暴雨沖擊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文章描述的場面令人震撼,又使人倍感鼓舞,贊頌了在困難面前臨危不懼、鎮(zhèn)定、從容的品格。
教學目標:
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等詞語的意思,進一步感受課文內(nèi)容,同時練習積累本篇課文的詞語。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借助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教學重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能結(jié)合課文談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構(gòu)想:
讀中感悟,知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受到感染,并且要加以想象,想象群馬奔騰的場面,指導學生邊讀邊領(lǐng)會。讀寫結(jié)合,學習語言文字,學習其中的比喻句等。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課文,感受文章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天馬》和兩篇有關(guān)寫馬的古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當代散文家周濤寫作的《鞏乃斯的馬》。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將字音讀準確,將課文讀通。
2、理解詞語,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3、指名讀課文,說說讀完后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學生自由交流,鼓勵學生運用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做到活學活用。)
4、出示草原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師:誰能來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畫面。
同學們想象一下,此時此刻一陣暴雨來了,來的很快,你來想像一下有多快。
5、出示課文第一段,說說課文是怎么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6、交流課前查閱的“鞏乃斯”草原的知識簡介。
三、精讀課文
1、就在那場暴雨的沖擊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那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都描寫了哪些場面?(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形成感知,了解作者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感受,推舉中心發(fā)言人表達小組的意見。
3、剛才我們了解了暴風雨來后萬馬奔騰的場面,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給我們描述的這段文字特別有震撼力,那么再一次默讀課文,找出你感觸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出批注。
(借助這次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感受臨危不懼、從容鎮(zhèn)定的品格。)
4、集體交流感受,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等詞語)談體會。
五、指導朗讀
1、這么美的課文,這么壯闊的場面,同學們一定想美美的讀一讀,找出你喜歡的段落認真的朗讀。
2、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六、總結(jié)
作業(yè)設(shè)計:
1、熟讀課文。
2、收集和馬有關(guān)的繪畫、攝影、郵票、音樂等藝術(shù)品。
板書設(shè)計:
鞏乃斯的馬
暴風雨來后萬馬奔騰的場面
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二、拓展想像,體會課文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看眼前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
教師放的錄音,教師配樂吟誦
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3、你看到的畫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如果此時此刻,就站在草原上,面對這樣的景象,你想說些什么?
4、美讀第3段。
三、朗讀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小組交流:從對暴雨中馬群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結(jié)合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
2、面對這樣壯闊的場面,你想說些什么?
兩段描繪的夏日雨中群馬狂奔的場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贊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縱橫馳騁,所有的外界的羈絆都不放在它們的眼里。它們自由,它們奔放。
作者這樣就將對馬的描寫和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對馬的贊美和對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從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來表現(xiàn)特定的情感,讓讀者在對物的感知過程中,自覺地理解文章主題,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3、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4、課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體會課文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四、學習生字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字形,指導寫法。
2、教師巡回指導,將容易出錯的字進行集體訂正。
五、摘抄佳句
1、朗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好詞、好句與小組同學交流。
2、摘抄好詞好句。
作業(yè)設(shè)計:
1、熟讀課文。
2、預習語文天地
板書設(shè)計:
鞏乃斯的馬
奔馳的駿馬 比作 尖兵 大將
大喊大叫聲 比作 小石片落在大河的聲音
課后反思
馬背小學
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項內(nèi)容,包括:拓展閱讀《馬背小學》、暢所欲言、初顯身手和筆下生花。這些練習內(nèi)容比較靈活,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學過的字,而且鍛煉了學生組詞、用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目標:
針對景物思路嚴整地提問方法。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針對景物思路嚴整地提問方法。
教學構(gòu)想:
本文中在知道學生進行朗讀、感悟上,可以采用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進行,并且要加以想象,陶冶美的情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讀一讀《馬背上的小學》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采用學到的各種方法。圍繞“馬背上的小學”寫了哪些內(nèi)容?
2、讀課文之后,有什么疑問提出來。
3、小組交流。
能在小組解決的就在小組內(nèi)解決,不能解決的進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學生提問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于那些提問比較有意義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
4、全班討論。
5、全班進行朗讀,分小組朗讀,自己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短文的意思。
二、運用掌握的學習方法再次閱讀短文《馬背上的小學》。
1、劃出你感興趣的詞語。
2、短文有幾個自然段?
3、逐段指名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對較難歸納的自然段,教師加以指導。
4、分小組朗讀。
三、完成“日積月累”中的馬的成語及馬的故事。
1、完成成語
(1)將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馬的成語與小組同學交流。
(2)小組整理大家搜集的成語,用競賽的形式各小組展開交流。
2、講有關(guān)馬的故事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杰出的藝術(shù)品天馬,看到了鞏乃斯的馬,你還了解哪些與馬有關(guān)成語故事,我們今天進行交流。
(2)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作業(yè)設(shè)計: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guān)的材料:關(guān)于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guān)資料。
板書設(shè)計
馬背小學
李幼容
生活 希望
知識實現(xiàn)
課后反思
語文天地
教材分析:
“初顯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幾幅和馬有關(guān)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和馬有關(guān)的藝術(shù)品,進行介紹。“筆下生花”提供了三個作文題目,分別是收集資料進行介紹、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積累詞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渠道及不同角度來收集資料,并能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合理整理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會聽的習慣。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難點:
“初顯身手”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學生整理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在今后的學習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
教學構(gòu)想:
組織學生搜集帶“馬”的成語和成語故事,然后在課堂上交流,主要采用學生課下提前收集材料課上指導的方法,并輔之以課件。
教學準備:
電腦
教學時間:
3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初顯身手:
1、課前準備:
找找有關(guān)馬的繪畫、攝影、郵票、雕塑、音樂等藝術(shù)品,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2、上課交流:
首先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樣子進行細致的描述,同時介紹清楚藝術(shù)品的年代,價值,影響,以及由此自己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3、評選最佳解說員,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筆下生花:
1、與初顯身手緊密結(jié)合,讓學生寫一寫有關(guān)馬的藝術(shù)品。
選出學生感興趣的藝術(shù)品,進行展示,然后指導學生說說樣子,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運用恰當?shù)谋扔骶洌M行修飾,然后寫下來。
2、有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看過馬術(shù)表演,因此引導學生將看到的精彩場面描述出來。包括馬的樣子,在表演過程中馬的神態(tài)、動作,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活動等。
3、從馬作為交通工具這方面,引導學生將馬和汽車進行對比,從和寫出馬和汽車的故事。
4、想象作文:出了可以想象教材中提供的《馬的未來》,還可以引導學生寫一寫馬的寓言故事,以此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以上的四個課題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生活體驗,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來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
作業(yè)設(shè)計:
1、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馬的成語與故事,辦手抄報。
2、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書設(shè)計
語文天地
初顯身手 筆下生花
課后反思
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 篇2
人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我愛閱讀
課 文《竊讀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
單元主題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并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讓我們養(yǎng)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詞 表讀讀寫寫:招牌 擔憂 急切 懼怕 環(huán)境 知趣 光顧 恐怕 充足 理由 屋檐 其實 支撐 鼓勵 環(huán)繞 娛樂 感嘆 周游 思考 品味 片段 忽略 意義 方式 傾盆大雨 毫不猶豫讀讀記記:貪婪 通順 可靠 培養(yǎng) 起碼 比喻 心扉 吶喊 飽覽 過癮 報償 駁雜 饋贈 磁石 鍛煉 借鑒 饑腸轆轆 滾瓜爛熟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長地久 如醉如癡 浮想聯(lián)翩 囫圇吞棗 不求甚解 悲歡離合 牽腸掛肚 如饑似渴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別出心裁 與眾不同 大顯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嘔心瀝血
易錯字詞招牌 懼怕 毫不猶豫 鍛煉 饑腸轆轆 浮想聯(lián)翩 囫圇吞棗 別出心裁 嘔心瀝血 片段
易讀錯音滾瓜爛熟 津津有味 饋贈 駁雜 傾盆大雨
形近字懼—俱; 傾—頃;毫—豪;煉—練 裁—載 理—里 瀝—歷
同音字段—斷; 饑—肌; 聯(lián)—連; 心—新; 憂—優(yōu); 抱—報
識字方法懼—具;踮—店;轆—鹿;檐—詹;娛—吳;誦—甬;編—扁;豫—象趟—尚
多音字轉(zhuǎn)身、轉(zhuǎn)圈; 綠地、綠林好漢; 傳說、傳記 ; 藏身、寶藏; 供給、口供重要、重復; 似乎、似的;播撒、撒手;給予、送給詞語積累
詞語搭配急切地尋找 貪婪地讀著 心安理得地接受毫不猶豫地回答 浩瀚的天地 流光溢彩的畫頁 沉甸甸的果實 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 念念不忘的詞句 寬大的衣衫
句式訓練
反問句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竊讀記》
設(shè)問句如果你獨自駕走環(huán)游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走遍天下書為侶》
比喻句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段式訓練
如何把一段話
寫具體
《竊讀記》第二自然段(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抓住作者的一系列準確的動作,表現(xiàn)了作者讀書的如饑似渴。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自語式獨白描繪心境):通過對復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對讀書的渴望。
《金色的草地》第十、十一自然段(訪談錄式寫法):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寫出了季老根據(jù)苗苗提出的偏科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并向二十一世紀青少年提出了“三貫通”的更高要求。新課標第一網(wǎng)
《走遍天下書為侶》第七自然段(運用多種說理方法):說明如何以書為侶。
《我的長生果》第二自然段(通過形象的比喻):通過兩組生動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作者讀書時的愉悅感受。
背誦積累
課文《走遍天寫書為侶》第七自然段。園地一“日積月累”中的五句讀書名言。
學習方法
閱讀方法《竊讀記》:抓住重點詞語體會。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內(nèi)容。 《我的長生果》:邊讀邊想像畫面。
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 篇3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五年 設(shè)計人:柳彬
章節(jié)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古詩兩首》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nèi)容分析
課文的兩首古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
《尋隱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敘以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課文主要寫了詩人與童子的問答,體現(xiàn)了隱者高潔的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本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平白如話。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畫面動靜結(jié)合,活潑有趣。作者在對鄉(xiāng)村自然的描摹過程中,抒發(fā)了自己對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學習者分析
對象是城里的孩子,他們相對農(nóng)村孩子來講,可以說是“見多識廣”,表達欲望強。新課標倡導,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多元化思考、獨特性表達、創(chuàng)造性運用”。因此,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三基”中的“基點——生發(fā)點”,“四步”中的“精讀——感悟”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讀課文,用自己的心靈來想問題,用自己的嘴巴來做評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不知處”和“意欲”的意思及詩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詩中意境,感受人物鮮活形象。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1、重點: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解決措施:在疏通詩意的基礎(chǔ)上,通過反復誦讀、想象畫面,角色體驗等方式感悟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1、難點: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熏陶。
2、解決措施:在疏通詩意的基礎(chǔ)上,通過反復誦讀、想象畫面,角色體驗等方式感悟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媒體內(nèi)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shè)計意圖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興趣。
出示:所學過的一些古詩的畫面,讓學生觀圖吟頌其詩句,誰背得多,誰最棒。精美的圖畫一下子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適時啟發(fā)學生“你是怎樣學會這些古詩的?”
讓學生回憶,總結(jié)學習方法
以圖為導入,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從圖入手,認識詩人,猜想詩人在做什么,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觀察與想象能力。
讀寫結(jié)合,擴展思維
(一)范讀:我出示古詩插圖,配著優(yōu)揚的輕音樂范讀古詩。
(二)初讀: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畫出難點字,要求讀準字音,再由我簡介詩人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后把難點字詞寫一寫。
(三)細讀:學生讀通每行詩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真正含義,配合畫面展開想象,串說句意。在松樹下,我詢問童子,他說師父采藥去了。只知道他就在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四)賞讀:學生讀通整首古詩,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串說詩意。一唱三嘆,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詩具有了無窮的韻味。詩中有一「問」三答,將三番問答精簡為二十字。既寫出了詩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對友人的關(guān)切,又表現(xiàn)出作者構(gòu)思謀篇的匠心。
(五)誦讀:在優(yōu)揚的輕音樂聲中,學生閉上眼睛背誦整首古詩,接著想象其詩景,結(jié)合詩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簡筆畫板書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著輕音樂默寫古詩。
讀:范讀、初讀、細讀、賞讀、誦讀。
寫:寫字詞意、畫簡筆畫、默寫古詩。
以圖入境,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看圖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并向隱者表達心聲,放飛了學生思維,使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也使得學生的情感活動得以主動參與,有效地加深了對這首詩的內(nèi)在思想與情感的理解和體驗。
劇本表演,感悟詩意
發(fā)揮他們相互合作、協(xié)作的精神。在討論、表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詩意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各小組匯報表演后注意從學生的評價中引導全班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人當時起伏的心情。
學生已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但是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繼續(xù)學習,主動發(fā)展的能力,在學生吟頌、板畫、默寫的基礎(chǔ)上,又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將整首詩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上臺表演。
圖文結(jié)合,訓練學生語言素質(zhì)。圖文結(jié)合,扮演角色,發(fā)展了學生語言和思維,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第二課時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讀古詩。
1、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么呀?
2、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
3、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
4、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xiàn)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5、現(xiàn)在,調(diào)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
6、齊讀古詩。
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
學生聽教師范讀古詩。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后,教師了解學習情況。
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1、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2、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3、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4、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
5、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 6、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 “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7、你為什么這樣想啊?
8、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9、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10、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
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練習背誦。
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指導書寫。
一、 示范指導:這節(jié)課,還有
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
二、自由練習書寫
三、集體評議:引導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的字,觀察他哪兒寫得好?如果把哪一筆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拓展延伸。
學生齊背古詩后教師講述:不止
這一首,其實還有很多古詩是寫
農(nóng)村的事兒,老師這兒有幾首,
把它送給愛詩的孩子。
板書設(shè)計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問
言師采藥去。 不遇 推敲
只在此山中, 能遇
云深不知處。 難遇
所見
牧童/騎黃牛, 歌唱圖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捕蟬圖
忽然/閉口立。
教后反思
見博客“回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