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幻燈片布置背景》導學設計
我說課的題目是《為新幻燈片布置背景》。
一、說教材
《為新幻燈片布置背景》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上學期的內容。它是關于ppt軟件的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ppt軟件的基礎之一。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ppt軟件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插入、移動、刪除幻燈片以及給幻燈片添加背景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新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ppt軟件插入、移動、刪除幻燈片的方法。
難點:靈活運用所學方法美化幻燈片。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根據皮亞杰的建構理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采用 “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這三種教學方法。
2、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三)先嘗試,后演示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并補充
(五)自己嘗試操作新的知識。
詳細闡述: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學生的作業讓同學們觀察并指出錯誤的地方,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及時提出:“怎樣在ppt軟件中插入幻燈片?打開課本找到正確的方法。”利用這種設計引導學生去自主研讀教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這樣就可以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后,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取新知。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究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三種方法進行突破:
1、研讀教材 2、同學間合作討論 3、教師巡回指導。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各種各樣,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先嘗試 后演示
學生在明確了教學任務,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欲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完成任務,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巡回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讓學得好的學生演示操作過程。這樣可以讓那些自學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的學到新知識,不至于掉隊。(分層教學)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并補充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用學生一起總結操作過程的形式來讓學生控索性總結,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糾正或提示學生,并且板書相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