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二)動手操作,認識平面圖形1.認識長方形。師:我們先來認識長方形,請你從學具袋中找出長方形。請你看一看、數一數、折一折,組內討論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生: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其中兩條邊較長,兩條邊較短。學生的說明可能不完整,老師進行引導。)課件演示長方形的這些特征,老師進行小結。這一過程通過看數、折、看等活動,讓學生自已發現長方形的特征。老師改就手中長方形的位置,請小朋友認一認還是不是了,得出,無論怎么放都是長方形。讓學生認識各種位置上的長方形,讓學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長方形。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嗎?(學生說)看生活中的長方形,課件演示。讓學生感知圖形就在身邊,從生活中來。請你用6根小棒搭一個長方形。學生展示。進一步幫助學生感知長方形的特征。會用6根小棒搭長方形的學生一定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基本特征。2.認識正方形。出示正方形,請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正方形。師:請你用剛才的方法試一試,然后說一說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學生匯報。(生:有四條邊,四個角,四條邊都相等。學生的說明可能不完整,老師進行引導。)課件演示正方形的這些特征,老師進行小結。老師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請小朋友認一認還是不是正方形,得出無論怎么放都是正方形。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嗎?(學生說)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課件演示。請你隨意用幾根小棒搭一個正方形。3.認識三角形。出示三角形,請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三角形。師:請你仔細觀察,然后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學生匯報。(生:有三條邊,三個角,學生的說明可能不完整,老師進行引導。)課件演示正方形的這些特征,老師進行小結。老師改變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請小朋友認一認還是不是三角形,得出無論怎么放都是三角形。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嗎?(學生說)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課件演示。4.認識圓形。出示圓形,請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圓形。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的嗎?(學生說)看生活中的圓形,課件演示。出示一個球,這個是不是圓呢?這是一個球,它跟我們今天學的圓有什么不一樣呢?(摸一摸:圓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還可以拍,圓不能拍。)這一過程設計中的小組活動在本課中非常重要。,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觀察、探索、合作、交流,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動手操作在這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很具體形象,只有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試,去發現,那樣得到的知識才能被他們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三)鞏固深化,進一步加強認識。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的圖形,請你在看見它時,大聲的喊出它的名字。課件出示各類圖形(平面的與立體的)。這一過程的設計為了避免練習的枯燥,我采用了這一形式和方法。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熟練認識這四個平面圖形,同時學生在練習時也很有興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樣。(四)課堂總結師:今天你又認識了哪些圖形?下面我們要和這些圖形朋友說再見了。老師報一個,請你找到它和它再見,把它放回學具袋里。這一過程是檢驗學生是否已認識了這四個圖形,同時也養成學生整理學具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