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企鵝》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可愛的企鵝(教科書p36~37)教學目標:
1、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并列式解決,學會用8、9的組成來計算有關8、9的計算題。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設計有趣的數學關卡,培養學生積極探索,解決、數學數學問題的勇氣和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并列式解決,學會用8、9的組成來計算有關8、9的計算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具準備:每人10支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你們知道企鵝嗎?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如果學生不能說出企鵝,老師通過問題引出)
二、觀察情境圖,探究新知
1、講解第一幅圖
(1)看第一幅圖,你看到了什么?(認識大括號)
(2)從圖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請小組討論,并派出1名代表說說。
(3)想一想,你能用算式把這幅圖的意思表示出來嗎?(板書:6+3=9 3+6=9)
(4)運用我們學過的算法,你怎么求出企鵝的總數是9?(數手指,數圖)
師:小企鵝看到小朋友們那么聰明,它們就躲起來,和我們玩捉迷藏。
2、講解第二幅圖
(1)這個大括號告訴我們剛才的企鵝有幾只?(9只)
(2)現在,我們看右邊這幅圖,發現了什么?(只有4只了)
(3)猜一猜這個大括號想說什么?(板:冰山后面還有幾只小企鵝)
(4)那誰能猜到?有幾只?(板:5只)
(5)你是怎么猜出來的?(9-4=5)
(6)誰能再具體地、完整地說一說這兩幅圖的意思?
(7)你用什么方法算出“5”的?(數手指)
3、聯系兩幅圖
(1)人發現有什么不同?小組交換意見,派表回答。
(2)提問:什么不同?(列式計算不同,上一幅圖用的是加法,下一幅用的是減法)為什么不同?(因為它們提出的問題不同)
(3)對,因為它提的問題不同,所以列式計算也不同。上一幅圖求的是總數用(加法),下一幅圖求的是部分數用(減法)。
師:剛才,小朋友們在找不同點時,找得真好!但,在我們計算的時候,用數手指,數圖書的方法來計算,陳老師覺得還是慢了一點。現在,老師有一種更妙的方法,你們想學嗎?那就請小棒來幫幫你們。
三、合作合踐,獲得知識
1、分小棒
(1)請拿出8支小棒,把它們分成2堆,小組交流,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2)問:哪位小朋友愿意當記錄員?
(3)請小朋友來說說:你把8分成了什么和什么?上來邊分邊說?
2、分香蕉
師:看大家這么聰明,老師要獎勵大家香蕉了,不過要先請大家幫著分一分。
(1)看哪個組分的方法最多。
(2)交流匯報,錯的改正。
(4)問:你能用9可以分成4和5,結合生活實例說說數學問題嗎?
(5)小朋友們看9可以分成4和5,能列出幾道算式呢?(4道:4+5=9 5+4=9 9-4=5 9-5=4)
四、練習鞏固,強化知識
1、開火車——口算。
2、練一練第2、3、4題。
3、對數游戲——數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