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掌握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2.提高學生的估算水平.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主題圖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1) 2+7-8= 2+4+9= 8+9-10= 9-8-1=
3+9+6= 7+8-4= 6+7+1= 10-6+7=
(2) 27-7+10= 28+8-30= 8+17+20=
36+7-20= 96-6-90= 54-8-30=
2.筆算下面各題.
二、探求新知.
師:同學們,公共汽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你們經常乘坐公共汽車出行嗎?那么當公共汽車到達一站時人數會發生變化嗎?
生:是的,我經常乘坐, 當公共汽車到達一站是人數會發生變化,因為每到達一站時都會有上車的,也有下車的乘客.
師:誰能說說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生:當上車的人比下車的人多時,車上的人會增加;當上車的人比下車的人少時,車上的人數會減少.
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你能告訴大家這幅圖的意思嗎?
生:車上原來有56人,到站后上車的有19人,又下車27人.
師:看圖,說說這幅圖中車上的人數發生了什么變化?是多了還是少了?
學生討論.
[點評]: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通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
三、獨立探索,解決問題.
1.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1)上車19人,下車的有27人,下車的比上車的人多,所以現在車上的人數比原來的56人要少.
(2)車上原來有56人,下車27人,就用56減27,又上車19人,再有56減27的結果加上19就是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3)車上原來有56人加上上車的19人再減去下車的27人,就是車上現在的人數.
2.演示算法.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就用豎式算一算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學生板演
[點評]:在計算方法上,尊重學生的差異,提倡算法多樣化.
師:同學們,你們也自己試試用這兩種方法算算下面兩道題:
學生試算
85-49+27= 56+42-69=
四、課堂練習.
1.看看下列豎式毛病出在哪?
問:同學們,你能把他們改正過來嗎?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點評]:在這個練習中,不僅讓學生注意到計算方面容易出現的錯誤,還讓學生注意到在豎式格式上的問題.
2.練一練
(1)出示圖片.
題目:星星合唱隊有52人,有9名同學畢業了,新加入了15人,合唱隊現在有多少人?學生先說圖意再列式計算.
(2)計算下面各題.
68+25—39= 92—47+36=
3.思維訓練.
跳繩比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總 數
小 聰
24
30
90
小 明
29
29
94
小 亮
26
30
(1)前兩次比賽結束時,小聰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賽時,小聰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獲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總數可能是( )下,他第三次可能跳了(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