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分類-北師大版
四、活動四:聯系生活實際,深化新知
(一)數一數
1.數一數,這個機器人是由哪些形狀的物體組成的?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說一說
說一說,你身邊的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在小組內交流)
五、活動五:創作活動
(一)搭一搭
小組合作,用學具盤里的物體,搭出一件作品,并說一說用了什么形狀的物體、各是多少個,以及搭建的作品的名稱等.
(二)捏一捏
用橡皮泥捏出自己最喜歡的形體,進行展示交流.
教案點評:
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突出體現在:
1、注重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各種感官認知物體。
認識物體一課的學習,既有知識目標,又有過程性目標。因此不能把這節課僅僅作為一個知識點,讓學生根據“標準答案”去識別,而應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活動,讓他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逐漸認識物體,體會各種物體之間的區別。本節課從開始的“分類”活動,到“命名”活動,再到“神奇的袋子”游戲,都是建立在兒童認知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的,這樣的活動能夠較好地體現地“三維目標”,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2、鼓勵學生用自然的語言描述各種物體的形狀。數學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過去的教學往往追求精確程度等,因而教師說得多,學生模仿得多。而本節課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感知,描述對物體的認識,這是學生積累發展空間必須經歷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習。
3、注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必須一點一滴地培養,本節課設計的活動大多是在5人左右的小組中完成,這對幫助學生建立合作意識,在活動中達成共同遵守的規則是很有益的。
探究活動
猜猜看
游戲目的
1.通過游戲使學生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的認識.
2.發展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游戲準備
每人準備一盒積木.
游戲過程
1.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兩名學生.
2.將積木放入課桌中,其中一個學生隨便摸出一塊積木(不要讓另外一個學生看到),然后摸的學生說明積木的特征.
3.另外一個學生根據特征說出積木的名稱.
4.交換說和猜的角色.
5.每猜對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為優勝者.
游戲說明
這個游戲還有另外一中玩法.
1.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兩名學生.
2.將積木放入課桌中,其中一個學生任意說出一種一種幾何體的名稱.
3.另外一個學生從課桌中摸出相對應的積木.
4.交換說和猜的角色.
5.每猜對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為優勝者.
捏圖形
游戲目的
通過捏圖形使學生切實地了解各圖形的特征.
游戲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一盒橡皮泥.
游戲過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個圖形,一個正方體,一個一般的長方體,一個特殊的長方體,一個球,一個圓柱.
2.每個小組評出一個優秀作品參加全班的評選.
3.全班評出一、二、三等獎.
物體分類-北師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