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學設計
一.教材依據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
二.設計思想
1.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講故事讓學生自己運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一一對應相比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的探索發現。
2.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讓學生操作拿出與猴子和香蕉相對應的數字卡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講完后讓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等等。
3.及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及時反思,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比如,通過對各種個性化練習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更加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這三個符號的讀法及其含義和作用。
(2)會用“大于”、“小于”、“等于”來識別5以內數的大小。
(3)初步學會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認讀和學會“<”、“>”和“=”的用法。
(2)通過練習讓學生初步建立符號感。
(3)在情境中培養學生初步初步學會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學興趣,體驗實際生活中的大小。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會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五.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數的大小,并正確的運用“<”、“>”和“=”
六.教法選擇
創設情境法
七.學法指導
動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主題圖、圖片(包括3只小猴、 4個梨子、 三個桃子、 2根香蕉)、1-5的數字卡片。
學生準備:
1-5的數字卡片。
九.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數,請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排列數的大小。
(1)報數字,讓學生拿出相應的數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數字卡片,請學生把以上的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講授新知
1.首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
從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們經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東西。有一天,他們走了很遠來到了一個很美的地方,這時的它們高興極了,可是肚子卻咕咕叫了,它們三個就商量分頭去找吃,過了一會兒它們都回來了,各自都拿著不同的水果(在主題圖上貼上相對應的水果圖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個數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小猴分水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