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學設計(精選3篇)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依據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
二.設計思想
1.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講故事讓學生自己運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一一對應相比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的探索發現。
2.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讓學生操作拿出與猴子和香蕉相對應的數字卡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講完后讓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等等。
3.及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及時反思,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比如,通過對各種個性化練習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更加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這三個符號的讀法及其含義和作用。
(2)會用“大于”、“小于”、“等于”來識別5以內數的大小。
(3)初步學會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認讀和學會“<”、“>”和“=”的用法。
(2)通過練習讓學生初步建立符號感。
(3)在情境中培養學生初步初步學會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學興趣,體驗實際生活中的大小。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會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五.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數的大小,并正確的運用“<”、“>”和“=”
六.教法選擇
創設情境法
七.學法指導
動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主題圖、圖片(包括3只小猴、 4個梨子、 三個桃子、 2根香蕉)、1-5的數字卡片。
學生準備:
1-5的數字卡片。
九.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數,請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排列數的大小。
(1)報數字,讓學生拿出相應的數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數字卡片,請學生把以上的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講授新知
1.首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
從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們經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東西。有一天,他們走了很遠來到了一個很美的地方,這時的它們高興極了,可是肚子卻咕咕叫了,它們三個就商量分頭去找吃,過了一會兒它們都回來了,各自都拿著不同的水果(在主題圖上貼上相對應的水果圖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個數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小猴分水果呀?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2
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2、 培養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三、教具學具準備
猴子分水果圖,猴子、梨、香蕉、桃子圖片。
三、教學活動
(一)呈現課本主題圖,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 有一天,猴子靈靈過生日,他請了好朋友來家里慶祝。它一共請了幾個朋友?它為大家準備了什么水果?每種水果各有幾個?怎樣整理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種水果夠吃,那種水果不夠吃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
。ǘ﹦邮植僮鳎瑢W習“〉”、“〈”、“=”
1、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2、學生展示自己擺放的結果,師生共同擺出書中的象形圖,并寫上相應的數字
3、學習“3=3”
。1)一只小猴子說:我喜歡吃桃子,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子嗎?
(2)一個猴子吃一個桃,3只猴子要吃3個桃子。桃子夠嗎?猴子的只數和桃子的各數由什么關系?(它們一樣多,同樣多、相等)
。3)教師:表示兩種東西一樣多,我們可以用符號“=”表示,并在圖下面寫上“3=3”并教讀這個式子。
4、學習“3〉2”
方法與前面相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說說大于號的形狀,
5、學習“3<4”
方法與前面相同。與小于號比較,借助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記憶大于號的用法,如“大嘴對大數,尖角對小數”等。
6、區分“〉”和“<”
。1)區分兩種符號
用手勢表示不同等符號,教師說名稱,學生用手勢表示
。2)教師說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來
(3)5以內的數字比大小,填上正確的符號
。ㄈ┬〗Y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我們比較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比較物體多少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對應一個的方法進行比較。
。ㄈ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 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引導學生看圖后說說書中是怎樣比長短的?(用數格子的方法)
2、 填空
。1)左邊擺2個梨,右邊擺1個蘋果,填( )〉( )
(2)左邊擺4朵花,右邊擺3個梨。填( )〉( )
。3)左邊擺3個蘋果,右邊擺5朵花。填( )〉( )
3、完成書練習二第21頁第5題
4、在□里填數。
□ =□ □〉□
6、在□里填數。
【提高練習】
7、 完成書練習二第22頁第6題
8、 5〈□
【拓展練習】
9、這里有1、1、2、3、4、5、=、〉、<這些數字和符號,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3
一、創設情境:分西瓜
。課件演示)這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處荒涼的山腳下。由于正是午時,天氣悶熱。悟空心疼師傅,不辭辛苦,終于找到了一個西瓜給師傅解渴。
師:一個西瓜,怎么吃?
悟空說,我們4個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
八戒一聽急了,忙說我不要1/4,我的身體這么強壯,我要吃1/8。
悟空一聽樂了,說,你確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見師兄答應了,急忙說:“好,好,好!”
師: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見到自己的1/8就急了,說師兄欺負他。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懸疑導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二、操作探索,合作探究
1.看圖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較”模式
。1)比較分子相同分數大小
師:請大家同桌間在圓形圖片上分別表示出1/4和1/8,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觀察討論一下,為什么八戒本來執意要西瓜的1/8,可西瓜切開后,對比西瓜的1/4之后,為什么后悔了呢?
。2)“火眼金睛”
比較1/3和1/2,1/7和1/5,1/3和1/6的大小。
你發現這些分數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歸納出分子相同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
【設計說明】:復習鞏固分數的意義。理解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如只取一份,那平均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讓學生在操作練習中把知識理解化
(3)比較分母相同分數大小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58頁例題。
師:你們在做題目時,遇到什么問題了。(分母相同分數的比較
師:你是怎么比較分母相同分數大小的比較。
【設計說明】:將例題交給學生去自學,探究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學生只有自己發現分母相同分數比較的規律,才能最終擺脫對直觀的依賴,抽象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2.理解分數,建立“意義比較”的模型
(1)做課本第58頁“試一試”第(1)題
學生匯報答案,引導學生說出填分數的理由和比較的想法。
(2)做課本第58頁“試一試”第(2)題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大小的兩個分數可以分為兩類:有分母相同的,還有分子都是1的。
3.解釋應用
演示課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歸類編排題
4.發現竅門,建立“法則比大小”的模式
。ㄕn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混排題。
師:這么多題目要比比誰最細心。經是你能直接比大小,也可以不涂顏色。
【設計說明】:此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激勵下,自己去觀察、思考推理、歸納。
三、游戲:“拿小棒”
。ㄕn件演示)出示10根小棒
師:老師拿了全部的3/10,老師拿了幾根?
你要拿得比我少,應該怎么拿?同桌兩人玩一玩。要說出拿出了全部幾分之幾?
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拿的?
[設計說明:情境中讓學生鞏固本課所學簡單大小比較的方法。
四、小結
學們說一說這節課學了哪些知識?你是怎樣學會的?
【設計說明】:讓學生總結自己的收獲,既是對本課簡單分數大小比較方法的回顧,也是對學生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五、板書設計:
比 大 小
1/4>1/8 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