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一、 教學目標:
1、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計一些物并能恰當地選 擇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2、 結合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經歷對物體的長度進行估計的過程,,形成初步估計的意識。
3、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厘米、米的認識 難點 : 建立長度觀念。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設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過“怎么回事?”的問題引出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認識厘米;第二個信息窗是“阿福做長袍”,通過“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的問題引出對長度單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四﹑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這一素材,可以從講故事入手,也可以師生共同進行模擬表演,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問題:“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決。
2、要重視實際測量,使學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對厘米、米的認識,需要有豐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組織實際測量活動,同時要針對具體問題,引導學生靈活選擇不同的測量方法。在具體測量時,允許并鼓勵學生靈活選擇和運用多種測量工具,同時,能針對具體測量對象,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教師還應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實際測量一下身邊常見的物體的長度,并找出一些長度是1厘米、1米的物體,使學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約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長度觀念。
3、注重估測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同時,估測也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強對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練習題、并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先估測、再實際測量,培養學生的初步的估測意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并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實際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正確的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正確地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學具準備:學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幾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老師發現同學們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場買的
還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數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圖片)看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導學生看圖講故事,老師完整故事內容:
師: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輕輕地打開課本75頁,按順序認真地看圖。(給學生充分的看圖時間,老師在學生看圖時給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