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精選12篇)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發布時間:2023-07-23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精選12篇)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千米,建立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千米觀念的建立。

  課前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一走100米長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長度。

  教學過程

  復習引新,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師:你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這幾個長度單位排排隊嗎?(米、分米、厘米、毫米)

  師:能跟我們說說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長嗎?它們之間的進率還記得嗎?好!請你填一填

  出示:練習紙第一題——10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說說最后一題你是怎樣想的?(指名說、同桌說)

  創設情境

  師:胡老師前幾天騎車回家,過了樓巖橋頭,在山嶺處看到一塊很高的路牌,上面寫著“距離尚田還有3km”。同學們,這“km”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

  揭題:我們今天就要來具體認識“千米”這個新的長度單位。

  板書:千米的認識

  簡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測量較長路程時,我們就需要用到這個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聯系生活,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

  師:看到“千米”這兩個字,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千米有多少長、千米和米之間有關系嗎……)

  請生猜測一下它們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引出:1千米=1000米

  師:課前老師帶大家走了100米長的一段路,大家現在腦子里有100米長度了嗎?

  四人小組討論:那么估計一下從我們校門口出發到樓巖初中這段路程大約有多少;(約300米)再從樓巖初中出發到春光食品廠大約有多少路程?(約300米)現在 距離1000米還差多少米?(400米)

  師: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出發到哪里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到飛揚特鋼)

  師:你還知道從我們校門口出發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樓巖、到項岙……)

  師:現在你的腦子里有1千米的長度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千米和米的單位換算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km”的意思就是“千米”,那么這個“3km”就可以寫成(3千米)

  板書:3千米

  還可以怎么寫?引出:3千米=3000米

  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說)

  師:好,從校門口到飛揚特鋼是1千米,從山嶺到尚田是3千米,那么請你算算:從校門口到尚田有多少千米呢?(先要估計從飛揚特鋼到山嶺還有多少路程)

  生:4千米多。

  師:多多少呢?

  生:500米左右。

  師:4千米多,多了500米,該怎么寫呢?(引出:4千米500米)

  板書:4千米500米

  師:那么它還有其他寫法嗎?引出板書:4千米500米=4500米

  (指名說說思考過程、再同桌說說)

  這樣也會寫了,那這幾題根本就難不住大家了,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出示:練習紙第二題——9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米

  2千米5米=( )米

  4000米=( )千米

  師:說說最后兩題的思考過程。

  師:你的腦子可真靈活,還會反過來思考!老師這兒還有一道更難的,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把它答完整!

  出示:4350米=( )千米( )米

  說說該怎樣想。

  還想再試試嗎?

  出示:練習紙第三題——6000米=( )千米

  2400米=( )千米( )米

  4005米=( )千米( )米

  說說“4005米=( )千米( )米”的思考方法。

  練習鞏固

  現在我們有多了一個長度單位“千米”,你能正確運用這五個長度單位嗎?

  請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出示:練習紙第四題

  鉛筆長16( ) 教室寬7( )

  步行每小時可走5( ) 飛機每小時飛行2000( )

  你能很快地比較出這些單位長度的大小嗎?在 里填上>、<或=

  3800米 4千米 6300米 6千米30米

  80米 8千米 3千米12米 3012米

  師:能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嗎?

  出示:學校操場跑道每圈長140米,跑了10圈共多少米?(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全課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實踐活動:先估計再填表格,(實際路程可通過詢問父母、駕駛員等方法得知)

  樓巖——奉化 奉化——寧波 寧波——杭州 樓巖——杭州的總路程

  估 計

  實際路程

  評析:

  1、緊密聯系生活。讓數學源于生活,歸于生活。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因此這一堂課著重體現新課程的這一理念: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認識中導出千米這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并結合實際指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在學習千米時,也是通過學校的運動場的周長等生活材料來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后,讓學生估計一下,從你家到學校,大概有多少距離?說一說生活中其它大約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后,讓學生了解千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如課件屏幕顯示:汽車里程表、公路邊的標志牌,這樣讓學生再次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最后的綜合題則是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深刻體驗生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至始至終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本理念。課前讓學生走走,數數,感受1千米的長度。認識千米這一單位時,由學生從學校操場一圈的周長推導出1000米大概有多長。在提示進率時,由他們自己組成學習小組分析討論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及相互之間如何轉化。綜合題練習時,更是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讓他們自己結合實際獨立運用。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也設計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如在學完千米這一概念后,即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學習2千米50米=( )米,50000米=( )千米等。綜合題也是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互相交流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群體合作意識和探究學習意識。

  3、快樂享受生活。著重體現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

  基于建構主義以學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是完善學生認知結構的最有效途徑。教學過程中,著重體現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高效、豐富的學習環境下通過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與新的所學知識同化后,即通過“自主學習”后完成對千米的概念、進率的認識。如學生從10米、100米和200米的實際長度推出1000米的具體長度,從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為了達成學生順利建構其知識結構,教學中主要體現了這樣幾個環節,一是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駕車旅游中的數學問題。二是采用積極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狀態。三是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四即小組協作學習。五是強化練習設計,即在每一個環節結束后,都及時安排進行必要的練習等。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認識千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的教學內容。

  2、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本課教學前,學生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能感知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這個僅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單位間的化聚打下基礎。

  3、教材的知識結構

  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知道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后通過看、算、走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體會和理解千米的認識,認識1千米=1000米,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進一步感悟1千米的長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熟練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

  4、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2、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想: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你知道我們學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華跑了5圈大約是多少米?同桌討論后,交流。汽車每小時能行70,你認為可以填上哪個長度單位?請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是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一)認識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學生交流自己看見過的。出示路標牌的圖,并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km。

  (二)實踐體驗“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約有多長?學生猜測后回答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多媒體演示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并記錄。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結:1千米=1000米。

  3、課前已經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幾分鐘?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呢?學生回答。

  4、你感覺1千米長嗎?學生自由交流。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是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從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學生觀察后獨立描出圖上1千米的長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怎樣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用什么單位合適。

  5.“想想做做”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是:進一步感受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是:既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回顧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讓學生體驗數學。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三年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長度單位教學中的難點。所以

  本節課著重讓學生創設體驗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幫助學生較好地在體驗中構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欲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及時調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生成。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3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著重于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復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帶著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所以,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后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課桌長約10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大約是100米,你怎么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并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5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數學源于生活的本質,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導入通過我和學生比高矮這樣一個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幫助同學們回顧了以前學過的一些長度單位,通過讓學生說說你已經知道了哪些有關千米的知識,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有效地開展下面的活動。利用這樣的活動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著重于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我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復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說說15分鐘能從學校門口到哪兒?再出示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讓學生判斷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整個過程,我不斷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系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學生自己的個性以及創新一面,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最后我留了10分鐘時間帶著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讓孩子們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體驗走了20個來回,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獲。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6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推算,讓學生體驗、聯想,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三)情感與態度:

  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1、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2、熟記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并進行初步的應用。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課前活動:

  1、請學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記錄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數。(一步大約是半米,100米大約走200步)。

  2、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操場的東墻一直到西墻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大門一直走到學校小操場的南墻大約是100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軟尺。

  教學過程 :

  一、多元復習、 需求導入:

  (一)多元復習

  1、同學們! 你們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嗎?先估計一下,再用軟尺測量。

  2、咱們上課的教室有多高呀?誰來估計一下

  3、大家在回答問題時,用到了兩個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米m,厘米cm

  (二)需求導入

  1、(出示圖片) 北京到天津的距離能用米和厘米作單位嗎?用厘米做單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單位是120000米。

  2、讀一讀,說說讀這兩個數時的感受。

  (預設:不會讀、數太大了……)

  3、誰能換一個單位表示?讀一讀,說一說感受。

  (120千米,數比較小,讀起來容易。)

  (預設1:能,可以換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

  (預設2:不能,不知道。引導: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

  二、利用體驗、認識“千米”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也是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你們知道它還叫什么嗎?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1)同學們說一說在哪兒見過或聽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2)老師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單位的數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圖片:長城全長大約6700千米;地鐵1號線全長大約30千米;珠穆朗瑪峰大約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點在斐查茲海淵,深度大約為11千米。

  (3)說說測量什么長度時適合用千米作單位 ?

  小結:特別長、特別深、特別高……

  3、猜測1千米有多長

  同學們猜一猜1千米有多長?同學們誰猜的對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三、推算聯想、 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動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學們知道1米有多長嗎?用手比一比。

  (2)請5個同學手拉手,說說大約有多長?

  (3)10個同學手拉手呢?100 個同學呢?

  (4)1000米有多長,需要幾個同學手拉手?

  1000個同學手拉手的長度大約是1000米。我們全校才有600多學生,還要再來300多個。 說說1000米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00米很長很長……)

  2、通過教室的長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們的多媒體教室有多長嗎?咱們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當于多少間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長度?感覺怎么樣?

  3、借助學生的活動體驗,進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圖片)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約走了多少步?

  (2)小組匯報: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是100米?

  (從學校操場的東墻一直到西墻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大門一直走到學校小操場的南墻大約是100米。)

  (3) 照這樣計算,1000米要走幾次?大約走多少步?

  (4)走10個100米的距離和走2000步的距離大約都是1000米。

  4、以周圍環境為素材,深入感悟1千米

  (1)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從學校出發到哪兒的距離是大約是1000米?

  (2)展示長度是1000米的路線

  出示圖片:從學校門口到京深海鮮城的距離大約是1000米;

  從學校門口到肖村的火車道距離大約是1000米。

  5、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1) 1000米也可以寫做1千米。不過,1000米和1千米聽起來不太容易區分,誰能想個辦法通過不同的朗讀,把它們區分開。

  出示: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2)我們之前猜測1千米的長度對嗎?

  (3)千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1千米=1000米 1km=1000m

  小結:1000米也可以寫作1千米。

  (4)填空。

  2千米 =( )米 3000米=( )千米

  6000m =( )km 12km =( )m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鞏固新知、拓展提高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從學校門口到宋家莊地鐵站口大約2( )。

  (2)一支鉛筆大約長18( )。

  (3)學校的旗桿大約高7( )。

  (4)中國的領土從東到西最遠大約長5500( )。

  2、計算

  (1)一節地下管道的長度是20米,( )節管道的長度是1千米。

  (2)公共汽車1站大約長500米,( )站之間的距離是3千米。

  3、解決問題

  600米

  學校 足球場

  350米 700米 400米

  圖書館 小明家

  650米

  小明從家出發,先到圖書館后再去學校,從學校出來后去過足球場之后才回家,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4、豐富知識

  (1)還有比千米更大的單位,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光年)

  (2)讀一讀: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離,它是由時間和速度計算出來的,光行走一年的時間叫“一光年”。即約九萬四千六百億千米。

  五、暢談體會、課外延伸

  1、請同學們談一談,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

  2、課后用步測法測量:

  (1)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2)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1 千米=1000 米

  1 km =1000 m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7

  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級第四冊第44頁至第46頁《1千米有多長》,我準備從以下這八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1千米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厘米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結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抽象出長度單位“千米”。“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抽象,教材通過三個步驟幫助學生體會1千米有多長:第一步:通過同學們手拉手站成一排,體會10米大約有多長;第二步:通過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體會100米有多長;第三步:通過10個100米跑道的長是1千米等場景,體會1千米有多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這些簡單的活動,真正體會到10米、100米的距離到底有多長。在進行認識“千米”教學時,充分聯系前面100米有多長,10個100米長就是1千米,然后結合?校實際,學校操場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學生體會到在表示較遠的距離時,要用“千米”作單位,并介紹怎樣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聯系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

  二、說學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多數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困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把學生帶到學校的操場上進行教學,讓學生實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動,充分感知“千米”這一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對于學困生,以和他們玩游戲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感知1千米的具體長度,從多角度來激發他們的參與,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并讓他們積極匯報自己的親身體會,達到全員參與,共同提高的原則。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直觀經驗。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感受并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的關系,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拉一拉、走一走、說一說、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1千米有多長的過程,感受長度單位的實用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長度單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找準重難點是上好課的前提,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活動中體驗千米的含義,正確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五、說課前準備

  記錄單、大屏幕

  六、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課教學采取“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方法,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靈活地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交流中學習。

  教法: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復習引入、情景激趣、引導發現、學用結合。

  學法:觀察、想象、驗證、類比推理。

  七、說教學流程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一)引入新知;(二)探究新知;(三)鞏固新知;(四)拓展新知;(五)總結新知.

  (一)引入新知

  1、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嗎?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誰能比劃出1米的長度?

  3、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____千米。告訴老師,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鞏固舊知,激發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測一測(在操場上進行)

  ⑴、同學們自由組合,手拉手站成一排,看一看幾個人才能站成大約10米長。數清人數,并記錄下來。

  ⑵、請同學們以剛才站成大約10米長需要的人數為單位,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大約有多少步,做好記錄。

  (把學生帶到操場上測量,為感知1千米長度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想一想(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步測結果)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手拉手站成10米需要的人數,想一下,我們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夠不夠100米長?你認為多少個同學才能手拉手站成一排呢?

  ⑵、我們測量出10米大約走多少步,你知道100米大約需要多少步嗎?1000米呢?

  (通過這些簡單的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10米、100米的長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算一算

  ⑴、如果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400米,算一下,沿操場走幾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

  ⑵、小結:沿操場走2圈半,也就是走1千米。1千米=1000米千米也稱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在表示較遠的距離時,要用千米作單位)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8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學習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4.師:如果要測量小圩到大圩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二.課題提出,新課學習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小圩到大圩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2.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鄉鎮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 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9

  教學內容:教材第82頁例2。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準備: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周登玉,你們可以叫我周老師,很高興來到你們班,這節課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你們愿意嗎?(愿意)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你們已經認識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上節課的學習,你對公頃有了哪些認識?

  (讓學生簡單說一說:生,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公頃可用符號“ha”表示。師:1公頃有多大?生: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這么大,1公頃=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們來看一看這個題你能完成嗎?)

  2、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投影出示例2圖片)

  3、學生看圖,并讀一讀其中的數據和文字。

  同學們,圖中計量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積單位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平方千米。

  二、認識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積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紹一下)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板書:平方千米可以用符號“km2”表示。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面積有多大嗎?介紹: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那請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

  揭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長?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繞1個籃球場跑一圈是56米,大約跑18圈。)

  1平方千米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頃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嗎?(學生計算)

  4、交流反饋。

  指名說一說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頃,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頃。

  5、試一試

  學生理解題意。這個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別是多少?單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積單位是什么?指出:和千米相對應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千米。學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結果。

  三、練習鞏固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計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換算成平方千米。

  2、練一練第2題

  學生讀一讀,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換算成公頃。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4、練習十四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估計其他四個省的面積。 學生討論并交流。

  5、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討論,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

  6、練習十四第7題

  想象物體的實際大小,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公頃與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0

  數學雖然抽象,但它來源于實際生活,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方法,各個學校要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郭元祥老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發展》中曾指出我們教師存在的一個缺點:在教學中,教師總是化書為牢,化地為牢。把我們的學生鎖在書本中、教室里。沒有結合實踐地學習,學生會感到枯燥、煩悶。因此,我們教師應把實踐本身看成是一個學生發展的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我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教學生學會數學。例如,在“千米的認識”課上,如果單單以書為教材,灌疏給學生,強壓學生牢記“1千米=1000米”,也許學生接受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具體感知。正如郭老師講到的我們要避免總是化書為牢,化地為牢。這節課上,我并沒有讓學生機械地練習單位的換算,而是帶領學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讓學生走一走,記錄時間,記錄步數,引導學生理解走10個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對1千米有了認識,使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增進了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數學的信心。這節課學生也覺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課后,讓學生去搜集資料,生活中我們在哪里還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再讓學生測一測,從學校出發,走到自己家里大約有幾米。鞏固知識,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加深了對千米的認識,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個性。從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來而又要應用于實際生活。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種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注意思考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學利用。讓學生的生活經驗成為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一筆寶貴的財富。

  結合實踐,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就會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之所在。

  在這一節課中,我所感覺到的不足之處是在學生的組織紀律方面。走出課堂,有的興趣盎然,而有的是跟著走馬觀花。這就與教師的操控能力、語言魅力及組織方面有密切的關系。今后我一定會更加認真鉆研教材,練習基本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1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課前我布置學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里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 千米的觀念。

  為了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進行測量,記錄下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先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讓學生通過多次的猜測、比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然后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因為課前布置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課堂上請幾位同學說說家在哪里,再讓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離學校有多遠。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還是少或差不多,再進一步猜出大約是多少米。再請已經測量好的這位小朋友當小老師進行評判,比一比誰猜得最準。小朋友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全班同學一起猜,被請到的同學人數有限,學生的參與面不夠,無法滿足大家,所以我再讓小朋友分小小組活動,讓每個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機會。通過猜一猜、說一說、評一評、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 1千米有多長。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于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等等。再出示三個實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約是1千米?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長?(2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過這三個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簡單化聚,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課堂小結。

  這堂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參與對1千米或幾千米的體驗和感悟,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認知結構。課前布置學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動。如果沒有這些活動,而只靠學生想象1千米有多長是無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篇12

  一、說教材

  我要說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千米的認識》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二、說教法

  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但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由于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千米認識不深入,因此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

  三、說學法

  學法指導在教學中也很重要。在分組討論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是,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教學內容:教材第24頁例4。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千米與米的換算關系。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我們都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請大家比畫比畫,這些長度單位大概分別有多長呢?

  想一想,她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同學們學得真棒!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個新的長

  度單位——千米。(出示課題——千米的認識)

  (通過回顧,喚起學生對已有的長度單位的有關知識和經驗的總結,有利于學生千米長度觀念的建立。)

  (二)自主探究

  溫故知新

  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新課先知

  自學教材26頁例4。

  1、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作單位,用字母表示,它也叫。

  2、認識千米,感知1千米的長度。運動場的跑到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米,2圈是米,2圈半是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因此,1千米=。

  米和千米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3、如果學校操場跑道1圈長200米,那么圈正好是1千米。4、用卷尺量出100米的距離,看看它有多長。

  個100米的長度是1千米。

  個500米是1千米;5個200米是千米。5、兩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米,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6、一個游泳池的長度是100米,個游泳池的長度是1千米。(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千米,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合作交流

  1、組長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并組織小組交流疑問。

  2、教師巡視,參與小組交流,并及時提示點撥。

  (使學生加深對千米概念的理解)

  四、展示激勵

  1、小組選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補。

  2、全班學生對小組發言情況進行補充,并作出一些評價。

  五、當堂檢測

  填一填。

  1、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

  2、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作單位。

  3、千米是比米——(填大或小)的長度單位。辨一辨。

  1、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50千米和5000米同樣長。

  3、1千米又叫1公里。

  算一算。

  20__米=千米4千米=米

  1千米—600米=米1千米+500米=米

  1公里=千米6千米=米(使學生進一步解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關系。)

  拓展練習

  學校運動會1千米的跑步比賽中,第一名到達終點時,最后一名離終點還有100米,最后一名此時跑完了多少米?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一8頁.教學目的:1.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2.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3.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教...

  •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7~8頁的內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

  • 千米的認識 人教版新課標教案(精選2篇)

    千 米 的 認 識 人教版新課標教案教學內容: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教學目標: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 千米的認識(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 5.1.2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精選14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五冊P、45——P、47教學目標:1、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

  • 千 米 的 認 識(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2.通過教學,培養學...

  •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推算,讓學生體驗、聯想,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一8頁.教學目的:1.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2.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3.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教...

  • 《千米的認識》教案(通用13篇)

    一、揭題:談話:同學們,五一都去哪兒玩了?今天許老師要帶你們到更遠的地方,到我國的大江南北去欣賞祖國壯美的河山。課件出示長城、介紹長城,再問:你知道長城有多長嗎?提示:長城全長6700( )填上合適的單位,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填。...

  •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6篇)

    教學內容:千米的認識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 千米的認識教案

    一、揭題:談話:同學們,五一都去哪兒玩了?今天許老師要帶你們到更遠的地方,到我國的大江南北去欣賞祖國壯美的河山。課件出示長城、介紹長城,再問:你知道長城有多長嗎?提示:長城全長6700( )填上合適的單位,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填。...

  •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2.課件。...

  • 千米的認識 人教版新課標教案

    千 米 的 認 識 人教版新課標教案教學內容: 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 千 米 的 認 識

    千 米 的 認 識教學內容: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教學目標: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 千米的認識  教學設計

    總第3課時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1、 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亚洲无码高清 |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蜜臀 | 二区三区偷拍浴室洗澡视频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免费 | 91精品国产网站 | 午夜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 亚洲国产wwwccc36天堂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 草榴色导航 |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处处不卡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MD传媒视频 | 99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a片 | 日本污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 国产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网站 | 蜜桃视频御姐在线 |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 | 无码欧美多人性站交大战 | 69免费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三级自在线拍 | 久久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亚洲h网综合h网 | 午夜在线不卡精品国产 | 狠狠操狠狠舔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青天衙门第一部免费版 | 中国帅男同志gayxxxx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 |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免费1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高潮 | 日本熟妇XXX50 | 国产高潮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女人被强╳到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 18禁裸露啪啪网站免费 | 日本xxxxxxx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