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三、認識幾厘米:
1、認識幾厘米,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幾大格就是幾厘米:
師: 1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那從0刻度線到2刻度線的長度呢?(2厘米)
師:剛才大家認識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長,你知道4厘米有多長嗎?
生:從0到4的長度!
師:為什么?
生:因為有4個大格。
師:有不同的找法嗎? 或問:(從幾到幾的長度也是4厘米?)
生:從1到5的長; 生2:從2到6的長……
生:都有4個大格;都有4個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師:你還能找出另外一些長度嗎?
四、估計、測量物體的長:
1、估計、測量小棒的長:
師:拿起這根紅色小棒,想著1厘米長,用眼觀察它大約長多少厘米?比比誰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師:到底多長呢?怎么辦?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師:你是怎樣測量的?
生:一端對著0,另一端對著6。
2、小組活動估計、測量物體的長:(留作機動題,時間充足就坐此題)
3、測量自己的一拃:
師:你的一拃有多長呢?用直尺測量一下。(老師巡視指導)誰想說說?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師:看來你們的一拃與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測、測量老師的一拃:
師:估一估老師的一拃大約有多長?
師:到底有多長呢?誰上來測量一下?下面的同學注意觀察它是怎樣測量的。
師:告訴大家大拇指指誰?中指指誰?告訴大家是幾厘米?謝謝你正確的測量出了老師的一拃。
師:看你估計的和測量的結果怎樣?
師:差不多:你們的估測本領真強。
五、總結評價:
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厘米的認識。
師:對,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用厘米作單位可以測量一些較短物體的長度,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還可以用其它單位嗎?我們下節再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信息窗2——阿福做長袍
該情境圖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發展。講的是師傅和徒弟為阿福作長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師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長袍長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產生疑問“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從而引出長度單位米以及米和厘米關系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學會用米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通過動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結合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次徒弟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滿意。今天他又來了,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同樣是一件衣服為什么師傅和徒弟量出的數據不一樣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長?
二﹑認識米,建立1米的實際概念
師:“米”也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個長度測量單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感受一下吧!
1、 請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長度
2、 仔細觀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討論:1米=100厘米
3、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長度并與同伴交流。
4、 讓學生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呢?
三、用米測量和估測
1、 指名學生估測:教室的長度 黑板的長度 課桌的長度 凳子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