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ü 上兩點還給它吧──《漢語拼音6 j q x》教學隨筆(外一篇)
《漢語拼音方案》中指出:j、q、x 和 ü 相拼時,為了便于書寫,要省略 ü 上兩點,因為 j、q、x 不能和 u 相拼 ,所以學生不容易混淆。事實果真如此么?
從教多年,卻發現學生拼音作業上的錯誤,幾乎都集中在 ü 和 j、q、x 相拼上,不是多了點,就是少了點,總是和 u 混為一談。多少年來,學生和老師被 ü 上的這兩點兒折騰得狼狽不堪,吃盡苦頭。不光是一年級的學生如此,就連五年級的學生遇到 ü,也是敬畏三分,照錯不誤。
省略 ü 上兩點兒,不但沒省勁,倒讓老師學生費了大勁兒糾錯,不但作業要反復做,老師在課堂上也要反復強調,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這種人為制造的學習障礙,讓多少老師對學生失去耐心,又讓多少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不就是給 ü 寫上兩點兒么?不寫能方便到哪里去?寫上反而不會和 u 相混,學生拼起來也很方便。還原 ü 的本來面目,這是小學老師的吶喊!
筆者和同事們討論此事時,大家也覺得ü應該寫上兩點兒,學生才不容易出錯。可有人說:“這是人家權威規定的,能改么?就這樣吧!又不是我們一個學校這樣,全國都按這個規定呢!”
但我想,人既然能制定規則,也能改變規則,教學上的改革就是應該改得讓老師學生越來越輕松才好。
因今年又教一年級,重又遭遇ü的刁難,忍不住又提起往事。呼吁有關人士,把 ü 上的兩點還給它吧!
讓拼音因童話而生動──《漢語拼音6 j q x》教學隨筆
在學習聲母 j q x 與 ü 相拼,n l 和 ü 相拼規則中,我講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天,三個好朋友 j q x 一塊兒出去玩 。半路上碰見了小 ü,小 ü 很想去,可是他們不愿意帶他,小 ü 急得大哭。j q x 沒辦法了,只好帶他一起去 。小 ü 馬上擦掉眼淚笑了起來。所以,小朋友看到 j q x 后面跟著的“u”千萬要記住是擦掉了眼淚的小 ü 哦。為了方便小朋友記住,我們用一句兒歌來幫助:小 ü 見到 j q x ,擦掉眼淚笑嘻嘻 。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學生聽得非常專注,一點聲音也沒有,可見,故事永遠是教學中學生歡迎的方法。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使用童話語言能使他們感到親切,而且喜歡模仿,從而能使在模仿的過程中自覺地記憶。如教學標調規則時,我編了這樣一首童謠:a 是老大最最大,老二老二 o o o,老大不在我最大,老三老三 e e e,a o 不在我最大,i、u 雙包胎,誰在后面誰最大,老六老六 ü ü ü,他是我們的小弟弟。我在教學的時候還加上了手勢和表情,學生一下課就在模仿,并且作業中關于標調的錯誤很少了.這樣教學學生興趣濃,他們就很快學會了標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