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10 ao ou iu》教學雜談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公園路小學 龐 莉】
學生剛開始接觸復韻母,立刻從作業和家長的反饋中了解到了掌握出現問題。如何巧妙的讓學生正確掌握讀音讓我冥思苦想。在教學到本課時我突然想起,要讓學生注意看復韻母第一個字母,是什么字母就做好什么字母的口型,我在教學時注意發音把口型夸張些,讓學生多模仿。還注意在每節新授時與舊知比較,加強記憶。特別是形相近的韻母。在練習中也注意加強比較和運用的練習。漸漸的,學生進入了狀態。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蔣曉玲】
通過講故事不僅使孩子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它還給了孩子更多的東西。由于故事多是老師課前自編或臨時隨機編的,長時間下去,孩子會和老師一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愛動腦、自編小故事的習慣,對孩子日后的寫作大有幫助。這樣,不僅使孩子養成了上課注意聽講的習慣,還培養了學生的應變能力以及組織語言的能力。同時,小故事中還滲透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說通過講故事既達到了教書又達到了育人的目的,一舉兩得。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楊麗英】
我在教學 ao ou iu 時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課堂上出現一片嘈雜的聲音,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于是我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我邊聽邊評,并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學生也會在老師的評價中自覺地改進,糾正了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 ao ou iu 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著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看表音表形圖編兒歌,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
當然,在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先給他們做示范,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要講清楚編兒歌的要領,讓學生接受新的挑戰。如學 ao ou iu 時我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 a 右 o ao ao ao,并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 ao 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或表形圖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后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各種各樣的兒歌:一件棉襖 ao ao ao;一根蓮藕 ou ou ou;小朋友游泳 iu iu iu;一只海鷗 ou ou ou;奧運會 ao ao ao;水母游泳 iu iu iu 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求異性思維,對知識實現了內化,符合我們新課程標準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的目標。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公園路小學 溫曉寧】
有了復韻母 ai ei ui 的起始教學作鋪墊,復韻母 ao ou iu 的教學內容在安排上如再像前一課一樣,就顯得枯燥單調,所以本課教學在第一課時采用縱線法,即教學 ao 的音、形及拼讀,其余內容安排在第二課時。第一課時用游戲復習導入,通過看情境圖、聽語境歌創設有聲有色的拼音學習環境。教學聲母與 ao 的拼讀時,循序漸進,先從兩拼音節入手,再自然引導三拼音節的學習。其間主要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