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ie üe er》教學反思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e和yue時我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故事如下:(1)ie這個復韻母和ai、ei、ui、ao、ou、iu的脾氣可不一樣,它總是想自成音節,去給漢字注音。一天,ie對它的成員之一i說:“你的讀音和y差不多,你變動一下,我不就成為音節了嗎?”于是,小i就把身子一晃,變成了大 y,ie也就成為ye,變成名副其實的音節了。(2)üe看到ie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可急壞了,它也想成為音節。可是üe沒辦法變啊,怎么辦呢?好心的大y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于是,大y就站到üe的前面。üe連忙叫ü把帽子摘下來,向大y表示感謝。由于故事比較生動有趣,孩子們非常感興趣,記得也就牢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思考,多想方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得知識。
《ie üe er》教后反思:
《ie üe er》一課有一幅插圖,中秋夜的晚上,月亮特別的皎潔,媽媽和孩兒一邊賞月一邊講故事。正好我們也剛剛過完中秋,我就問孩子們,中秋節的晚上你們是怎么度過的,一些孩子說是和親人們一起愉快地度過的,一個孩子說中秋節的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東洲公園看燈展,很多孩子聽了都說到,我也去的,我也去的,于是孩子們都說起在燈展上的所見所聞,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覺得這樣的課堂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使我們的拼音教學和生活也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今天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e時我和龔老師一樣也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故事是這樣的:復韻母ie非常想成音節,于是e就對小i說:“小i弟弟,你快想想辦法吧!”于是小i弟弟來到花果山請求孫大圣幫忙,孫大圣答應只幫小i這一次,于是孫大圣把小i變成了大y,這樣大y和e就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e。這樣的教學孩子們印象比較深刻,易于接受。
《ie ue er》 教學反思:
一個多月的教學讓我深感一年級的小朋友十分好動、注意力無法持久,喜歡聽故事、做游戲。因此,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設計時,經常嘗試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貫穿其中,兒歌、游戲穿插其間,從課堂上的學生反應來看,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起碼在前半節課里,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覺得自己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合理,過多地將時間放在ie的教學上,而對于重點音節ue的教學則顯得過于簡單,使得教學重點突出不明顯。如果當時能及時收住話題(我在課堂上經常讓孩子選擇音節來練習說話,當說到中秋夜時孩子有很多話要說,剛過中秋節嘛,孩子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就能節省許多時間。還有,我覺得今天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不能自始至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四十分鐘的學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長了,他們還不能一動不動地坐那么長時間。如果讓學生自己拿著卡片做做游戲,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游戲中達到鞏固的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許能更強,學習效率會更高。
今后我要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鉆研教材,多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形式多樣、生動有趣。
《ie üe er》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