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通用3篇)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篇1
《ie üe er》教學反思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e和yue時我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故事如下:(1)ie這個復韻母和ai、ei、ui、ao、ou、iu的脾氣可不一樣,它總是想自成音節,去給漢字注音。一天,ie對它的成員之一i說:“你的讀音和y差不多,你變動一下,我不就成為音節了嗎?”于是,小i就把身子一晃,變成了大 y,ie也就成為ye,變成名副其實的音節了。(2)üe看到ie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可急壞了,它也想成為音節。可是üe沒辦法變啊,怎么辦呢?好心的大y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于是,大y就站到üe的前面。üe連忙叫ü把帽子摘下來,向大y表示感謝。由于故事比較生動有趣,孩子們非常感興趣,記得也就牢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思考,多想方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得知識。
《ie üe er》教后反思:
《ie üe er》一課有一幅插圖,中秋夜的晚上,月亮特別的皎潔,媽媽和孩兒一邊賞月一邊講故事。正好我們也剛剛過完中秋,我就問孩子們,中秋節的晚上你們是怎么度過的,一些孩子說是和親人們一起愉快地度過的,一個孩子說中秋節的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東洲公園看燈展,很多孩子聽了都說到,我也去的,我也去的,于是孩子們都說起在燈展上的所見所聞,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覺得這樣的課堂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使我們的拼音教學和生活也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今天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e時我和龔老師一樣也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故事是這樣的:復韻母ie非常想成音節,于是e就對小i說:“小i弟弟,你快想想辦法吧!”于是小i弟弟來到花果山請求孫大圣幫忙,孫大圣答應只幫小i這一次,于是孫大圣把小i變成了大y,這樣大y和e就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e。這樣的教學孩子們印象比較深刻,易于接受。
《ie ue er》 教學反思:
一個多月的教學讓我深感一年級的小朋友十分好動、注意力無法持久,喜歡聽故事、做游戲。因此,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設計時,經常嘗試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貫穿其中,兒歌、游戲穿插其間,從課堂上的學生反應來看,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起碼在前半節課里,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覺得自己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合理,過多地將時間放在ie的教學上,而對于重點音節ue的教學則顯得過于簡單,使得教學重點突出不明顯。如果當時能及時收住話題(我在課堂上經常讓孩子選擇音節來練習說話,當說到中秋夜時孩子有很多話要說,剛過中秋節嘛,孩子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就能節省許多時間。還有,我覺得今天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不能自始至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四十分鐘的學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長了,他們還不能一動不動地坐那么長時間。如果讓學生自己拿著卡片做做游戲,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游戲中達到鞏固的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許能更強,學習效率會更高。
今后我要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鉆研教材,多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形式多樣、生動有趣。
《ie üe er》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閱讀、說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漢語拼音ieueer》一課的教學中,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媒體手段,編織了一個有拼音、有圖形、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教學語言力求兒童化,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及鼓動性。孩子們在掌握拼音的發音、書寫和運用的環節時,我以多種教學媒體進行直觀教學,發揮小組團結、合作學習的功效。以形式活潑的發音練習、動手實踐及突破難關游戲展開了教學活動,這一過程激發了孩子們的主體精神。同時,針對低年級拼音教學應本著以讀為主,以人為本,以學定教這一原則,兼顧多種方式的體驗。在教學形式上我插入了不同環節的設計,運用創新的精神、靈活的方法巧記拼音字母,使學生形成知識組塊,加快識記拼音字母的速度,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
我在教學的設計上,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以游戲活動為課堂主線展開與小動物的學習競賽),讓學生在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與小動物展開第一輪的學習挑戰。讓孩子們在以自己為學習主導者的課堂上把知識落到實處,同時滲透團結互助的精神。讓孩子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枯燥的字母符號毫無內涵和具體意義,機械識記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雖記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我在將字母的形狀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的基礎上,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與過往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變化。讓學生發現新的學習方法,產生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情趣。
另外,多種游戲形式貫穿課堂,導入自然,盡量避免了節外生枝的活動,使各環節間的銜接緊湊有效。直觀、形象的銜接和引導能激起學習的高潮。在這三個復韻母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流暢的過渡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漢語拼音 11 ie üe er 教學反思
1.進入這一課的學習,掌握的讀法復韻母 認識和掌握復韻母ie üe er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和重點。
學習這一課,首先我指導學生復習什么是復韻母,以及ao ou iu的讀法,再根據字母組合進行復韻母ie üe er發音的口型比較,老師做示范、學生模仿,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他們的發音方法。學習,掌握的讀法復韻母 ie üe er認識和掌握復韻母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和重點
例如:ie; 發音時,做 i的口型慢慢滑向e,最后尾音是e的音。
四聲標調標在e母上iē ié iě iè
üe; 發音時,做ü 的口型慢慢滑向e,最后尾音是e的音。
四聲標調標在e母上üē üé üě üè
er; 發音時,做 e的口型,最后把舌頭翹起來。
四聲標調標在e母上ēr ér ěr èr
2. 復韻母的標調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結合標調,設計了背標調歌的游戲。先教學標調歌,讓孩子們自己說說標調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比一比誰背下來了,誰背得最快、最好。
附:標調歌:看見a 母不放過,沒有a 母找o .e
i u并列標在后, i 字標調點去掉。
這一課u本來在六個韻母里排在i的后面,可是標調的時候要標在u上.
3.零聲母音節的學習:上節課我們學了零聲母的音節,今天我們又學一個特殊韻母:er , er可以不加聲母表示一個意思,ér:兒童,而且,女兒;ěr:耳朵、爾后、木耳;èr:二月,二十。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篇2
篇一
上了《ɑo ou iu》那一節課以后,自我感覺非常不好,想著要教會學生如何給復韻母標聲調、會讀情境歌、區分ui 和iu,等等,結果想抓的東西太多,把最主要的內容所需的時間給擠掉了,那就是把ɑo ou iu三個復韻母的音讀準。這正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鑒于《ɑo ou iu》這一節課的教訓,在《ie、üe、er》這一課的教學上,我想盡量做到以下兩點。
一、突出教學重點,強化讀音
教學重點是一堂課的中心。因此,必須集中較多時間與較多精力解決好教學重點問題。各個教學環節也都要圍繞教學重點服務,并服從教學重點。本節課上,我就是緊緊圍繞ie、üe、er的讀音這一教學重點來展開教學的。首先,引導學生看情境圖,自己說出含有ie、üe、er的讀音的字、詞,讀一讀,體會體會它們的發音方法。再請發音口形擺得好的小朋友自己上來做示范,其余小朋友觀察模仿。然后請小朋友自己說出發音的方法,是擺好誰的口形向誰滑。在最后的練習中,讓他們看老師的口形猜字母。這樣的一些教學環節始終是圍繞發音口形和發音方法來逐步展開的,讓學生在看圖讀音體會——
口形示范模仿——掌握發音方法——看口形猜字母這樣一系列的教學環節中掌握了三個韻母的讀音,突出了教學重點。
二、體現教學過程,圖、音、形相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這樣一些抽象的表音符號,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能激發學生的情趣。在教學時盡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練習,充分借助插圖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本節課上,我就是讓學生先看情境圖,說出帶有ie、üe、er的讀音的字、詞,讀,然后在書上描紅書寫,再動腦筋想一想自己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記住復韻母的形,最后給復韻母進行戴帽標聲調、讀四聲的練習。這樣就避免了在以往教學中“看圖——讀拼音——寫拼音”這樣三大塊,每一大塊都花較長的時間,學生學得單調枯燥的弊端,而是有靜有動,有起有伏,充滿節奏感,學生也在這樣的節奏中有張有弛,得到調節。
三、改進教學方法,引導主動參與
剛入學的兒童注意力短暫,要使他們掌握拼音知識,就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學,形式要多種多樣。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如何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方法換成多種游戲的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做摘蘋果放到相應的盤子里的游戲,特別是學完ie、üe、er,讓學生把帶有這三個復韻母的青蘋果也放到盤子里去,這是要讓學生及時鞏固。尤其是把er放到盤子里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當他們激動地把er放到空盤子里,并給這個盤子起名“特殊韻母”時,這是又一次強化記憶,效果非常好。
篇二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閱讀、說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漢語拼音ie ue er》一課的教學中,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媒體手段,編織了一個有拼音、有圖形、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教學語言力求兒童化,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及鼓動性。孩子們在掌握拼音的發音、書寫和運用的環節時,我以多種教學媒體進行直觀教學,發揮小組團結、合作學習的功效。以形式活潑的發音練習、動手實踐及突破難關游戲展開了教學活動,這一過程激發了孩子們的主體精神。同時,針對低年級拼音教學應本著以讀為主,以人為本,以學定教這一原則,兼顧多種方式的體驗。在教學形式上我插入了不同環節的設計,運用創新的精神、靈活的方法巧記拼音字母,使學生形成知識組塊,加快識記拼音字母的速度,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
我在教學的設計上,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以游戲活動為課堂主線展開與小動物的學習競賽),讓學生在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與小動物展開第一輪的學習挑戰。讓孩子們在以自己為學習主導者的課堂上把知識落到實處,同時滲透團結互助的精神。讓孩子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枯燥的字母符號毫無內涵和具體意義,機械識記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雖記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我在將字母的形狀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的基礎上,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與過往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變化。讓學生發現新的學習方法,產生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情趣。
另外,多種游戲形式貫穿課堂,導入自然,盡量避免了節外生枝的活動,使各環節間的銜接緊湊有效。直觀、形象的銜接和引導能激起學習的高潮。在這三個復韻母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流暢的過渡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我利用卡通動物小布偶作為過渡的橋梁,引線搭橋,作為完成下面學習內容的銜接和過渡。巧妙的設計,異于尋常,別有情趣。學會運用貫穿于游戲中的知識,作為最終勝利的終點,必定要通過比較、發現、感悟三個環節。讀,寫,記是這節課的另一重點。由于課堂上拼讀的次數很多,如果方法與形式單一,孩子們會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學習效果,由此不同形式的讀與讀出新、異,成為師生互動的又一樂趣。
根據一年級的孩子記得快、忘的快的規律和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將枯燥無味的拼讀方法換成男女賽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等游戲形式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既對不同字母的拼合加深了了解,同時也加深了記憶,整合了思維的靈活性。
在新教學理念的運用上,我認為這節課有幾個亮點:
1、開放學習區域,讓學生在相對自由、便于互動的環境下接受新知。
2、游戲的多種形式貫穿課堂。在學習這三個韻母時運用了不同的方法,有如“比較拆分”,“猜謎語,找朋友”,“送形近韻母回家”,“描一描”,“擺一擺”,“寫一寫”等。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3、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學生主體意識。
4、多種電教媒體的使用,提高了課堂效率及質量。
5、在完成兩項教學任務時安排孩子們做韻律操――健康操。舒緩學習氣氛,營造學習環境。提高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
6、獎勵辦法新穎,多樣。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如能讓孩子們自由小結學習內容,反饋學習信息將會收到更好地效果。另外值得注意的還在于要更簡化教師的語言,力求讓孩子們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篇3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閱讀、說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漢語拼音ie ue er》一課的教學中,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媒體手段,編織了一個有拼音、有圖形、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教學語言力求兒童化,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及鼓動性。孩子們在掌握拼音的發音、書寫和運用的環節時,我以多種教學媒體進行直觀教學,發揮小組團結、合作學習的功效。以形式活潑的發音練習、動手實踐及突破難關游戲展開了教學活動,這一過程激發了孩子們的主體精神。同時,針對低年級拼音教學應本著以讀為主,以人為本,以學定教這一原則,兼顧多種方式的體驗。在教學形式上我插入了不同環節的設計,運用創新的精神、靈活的方法巧記拼音字母,使學生形成知識組塊,加快識記拼音字母的速度,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
我在教學的設計上,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以游戲活動為課堂主線展開與小動物的學習競賽),讓學生在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與小動物展開第一輪的學習挑戰。讓孩子們在以自己為學習主導者的課堂上把知識落到實處,同時滲透團結互助的精神。讓孩子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枯燥的字母符號毫無內涵和具體意義,機械識記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雖記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我在將字母的形狀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的基礎上,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與過往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變化。讓學生發現新的學習方法,產生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情趣。
另外,多種游戲形式貫穿課堂,導入自然,盡量避免了節外生枝的活動,使各環節間的銜接緊湊有效。直觀、形象的銜接和引導能激起學習的高潮。在這三個復韻母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流暢的過渡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我利用卡通動物小布偶作為過渡的橋梁,引線搭橋,作為完成下面學習內容的銜接和過渡。巧妙的設計,異于尋常,別有情趣。學會運用貫穿于游戲中的知識,作為最終勝利的終點,必定要通過比較、發現、感悟三個環節。讀,寫,記是這節課的另一重點。由于課堂上拼讀的次數很多,如果方法與形式單一,孩子們會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學習效果,由此不同形式的讀與讀出新、異,成為師生互動的又一樂趣。
根據一年級的孩子記得快、忘的快的規律和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將枯燥無味的拼讀方法換成男女賽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等游戲形式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既對不同字母的拼合加深了了解,同時也加深了記憶,整合了思維的靈活性。
在新教學理念的運用上,我認為這節課有幾個亮點:
1、開放學習區域,讓學生在相對自由、便于互動的環境下接受新知。
2、游戲的多種形式貫穿課堂。在學習這三個韻母時運用了不同的方法,有如“比較拆分”,“猜謎語,找朋友”,“送形近韻母回家”,“描一描”,“擺一擺”,“寫一寫”等。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3、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學生主體意識。
4、多種電教媒體的使用,提高了課堂效率及質量。
5、在完成兩項教學任務時安排孩子們做韻律操──健康操。舒緩學習氣氛,營造學習環境。提高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
6、獎勵辦法新穎,多樣。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如能讓孩子們自由小結學習內容,反饋學習信息將會收到更好地效果。另外值得注意的還在于要更簡化教師的語言,力求讓孩子們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江蘇省丹陽市師范附屬小學 朱海燕
上了《ɑo ou iu》那一節課以后,自我感覺非常不好,想著要教會學生如何給復韻母標聲調、會讀情境歌、區分ui 和iu,等等,結果想抓的東西太多,把最主要的內容所需的時間給擠掉了,那就是把ɑo ou iu三個復韻母的音讀準。這正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鑒于《ɑo ou iu》這一節課的教訓,在《ie、üe、er》這一課的教學上,我想盡量做到以下兩點。
一、突出教學重點,強化讀音
教學重點是一堂課的中心。因此,必須集中較多時間與較多精力解決好教學重點問題。各個教學環節也都要圍繞教學重點服務,并服從教學重點。本節課上,我就是緊緊圍繞ie、üe、er的讀音這一教學重點來展開教學的。首先,引導學生看情境圖,自己說出含有ie、üe、er的讀音的字、詞,讀一讀,體會體會它們的發音方法。再請發音口形擺得好的小朋友自己上來做示范,其余小朋友觀察模仿。然后請小朋友自己說出發音的方法,是擺好誰的口形向誰滑。在最后的練習中,讓他們看老師的口形猜字母。這樣的一些教學環節始終是圍繞發音口形和發音方法來逐步展開的,讓學生在看圖讀音體會—— 口形示范模仿——掌握發音方法——看口形猜字母這樣一系列的教學環節中掌握了三個韻母的讀音,突出了教學重點。
二、體現教學過程,圖、音、形相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這樣一些抽象的表音符號,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能激發學生的情趣。在教學時盡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練習,充分借助插圖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本節課上,我就是讓學生先看情境圖,說出帶有ie、üe、er的讀音的字、詞,讀,然后在書上描紅書寫,再動腦筋想一想自己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記住復韻母的形,最后給復韻母進行戴帽標聲調、讀四聲的練習。這樣就避免了在以往教學中“看圖——讀拼音——寫拼音”這樣三大塊,每一大塊都花較長的時間,學生學得單調枯燥的弊端,而是有靜有動,有起有伏,充滿節奏感,學生也在這樣的節奏中有張有弛,得到調節。
三、改進教學方法,引導主動參與
剛入學的兒童注意力短暫,要使他們掌握拼音知識,就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學,形式要多種多樣。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如何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方法換成多種游戲的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做摘蘋果放到相應的盤子里的游戲,特別是學完ie、üe、er,讓學生把帶有這三個復韻母的青蘋果也放到盤子里去,這是要讓學生及時鞏固。尤其是把er放到盤子里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當他們激動地把er放到空盤子里,并給這個盤子起名“特殊韻母”時,這是又一次強化記憶,效果非常好。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修業小學 姚 婧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大的不足,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是必須要避免的。
反思一:習慣將伴隨人的一生,如果在孩童階段沒有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后將難以成才。學生在打鈴五分鐘后還沒作好課前準備,還有一些同學出現遲到的現象。在課堂上,有部分同學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現睡覺的現象。而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反復停下來進行制止,課堂教學組織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作為一名剛接手一年級班主任的年輕老師,以后要多吸取其他老師的經驗,在培養常規習慣方面還要狠下功夫。
反思二:心理素質需要加強。由于有較多的老師來聽課,心里難免有些緊張,在課堂教學中自由發揮成分比較多,沒有按照課前認真準備的教學設計來教學,造成了教學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在最后的游戲環節中,由于之前的教學失誤,部分同學對本堂課所學習的知識沒有完全掌握,使得通過游戲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沒有很好的實現。
反思三:在知識教授方面要進一步落到實處,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基本上是想讓學生自主完成一些他們有能力完成的知識學習,教師作為一個輔助的角色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但真到了課堂上,又回到了自己不停地向他們灌輸知識這么一個狀態。整個教學中,讀拼音的環節太少,而且沒有花樣,使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給學習效果打了折扣。
反思四:需精煉教學用語,說話要清晰,速度要稍慢些。我意識到自己在整個教學中喜歡過多的使用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詞語,比如:那么、這樣、好不好、是不是等等。而且由于學生在常規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導致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不斷的提醒他們坐好,認真聽講,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顯得整個教學不緊湊。說話速度過快,導致有些學生聽得不是很清楚,自己也講得很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要多注意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