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畫
2、活動形式多樣,層層遞進。在活動中形式是多樣的:有學生個人面向全體學生的、同學相互交流的、有學生對老師的。在每一次具體的活動中,從介紹自己的畫(從組內到面向全體),到推銷組內同學的畫,再介紹大家的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要求也不同,層次在不斷提高。
一、背景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交際”一詞告訴我們,口語交際教學必須是在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實現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教材優勢,抓住課堂這一陣地,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借助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創造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氛圍,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又能讓學生在自主的語言環境中暢所欲言,豐富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學情分析
本課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我們的畫”。文中的插圖上畫著一群小朋友正在創作、討論自己的畫,準備舉辦一個畫展。他們在的在構思,有的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畫,還有的正充當小評委,認真地評說著別人的畫。畫面色彩鮮艷,動感及強。對于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孩子們,這樣的畫面有助于激發學生參加交流作品的欲望,從而讓他們能發比較自主的態度投入本課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積極地投入到交際活動當中。
三、教學理念
1、為學生營造自我展示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熱情,讓學生有話想說。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學生能對所從事的活動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從事自己的活動。在比一比,賽一賽的過程當中,在游戲中既享受到了“玩”的歡樂,也發展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重指導學生在語言實踐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有話會說。從社會學角度講,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是。首先,教師要做好示范引導工作,使學生學會說話的基本技巧。在孩子說話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說話習慣,如:說話要完整、連貫;不要使用方言,要盡量使用普通話;說話時要自然、大方、有禮貌等。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講清楚自己畫了什么和作畫時的想法;培養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
2、過程與方法:能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樂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養學生善于提問,又要讓學生學會聆聽,還要讓他們學會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聽、說認真,說話發言準確、清晰,說話通順流暢,態度大方。
五、教學板塊:
㈠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以“爭當小神筆”導入課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請學生拿出自己課前畫好的畫,和小畫家比一比。
2、出示“小小金話筒”,說說誰能當上班里的金話筒。
3、教師出示自己的畫并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畫,請學生都來當當“金話筒”,向老師提問,評一評老師的畫。通過這一環節為學生做出交際、互動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