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拼圖
一、教學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圓的或半圓的紙片拼出新的圖畫,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2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自己拼圖的內容和方法,并能評論別人的作品。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次制作交流。圖中一個小學生正坐在桌前做拼圖準備:把彩紙剪成大小不等的圓。
這一部分提示了制作的要求是用圓形紙片拼圖。圖上有三個他已經拼成的圖畫:熊貓、小兔、豬頭。這些圖既說明圓形的使用方法可用整圓也可用圓的一部分,又啟迪學生開動腦筋拼出更多的東西,如花朵、汽車、葡萄、人頭像等等。
三、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1)請家長指導或幫助把彩紙剪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半圓形、扁圓形。
(2)要求學生自帶膠水、剪刀、尺子。
2以圖激趣,指導說拼的方法。
(1)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說說拼的是什么,每個圖形是怎樣拼成的。在學生回答時提示按順序把話說清楚。如,拼小兔可以按拼的順序說。先用大點兒的半圓做小兔的身體,再用稍小些的圓紙與身體接上做兔子頭,頭上再貼一片長長的圓邊就是兔子的長耳朵,然后在身子的下半部貼兩個小半圓當它的腿,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貼一個小圓做尾巴。整個兔子貼完后再用筆畫眼睛。如果不這樣說,也可以按“頭——身——腿——尾”的順序說。
(2)啟發想象:用圓形紙片還能拼成哪些圖形?隨著學生的介紹,教師最好當場在黑板上畫一畫。教師也可出示拼好的圖畫如小帆船、汽車、鬧鐘、花朵、小魚等,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并告訴學生可以在貼畫上添畫幾筆。
3根據圖下的題目提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與要求。
4拼拼說說。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在桌上拼擺圖畫,拼出后說給同桌的同學聽,并請他當“參謀”,調整合適后再貼在紙上。動作快的同學可多拼幾幅,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5交流評比。
(1)分小組交流,每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是什么,怎樣拼成的。再評出最好的一幅圖向全班展示。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聽的同學可以就不清楚的地方提問,介紹的同學作補充說明。
(3)評評誰拼得好,誰說得好。
6課后延伸:課后當一次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或鄰居小朋友拼貼圖畫。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五、參考資料
《我會拼圖》口語交際片斷賞析
背景: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被許多因素制約著。許多“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與實踐活動、生活實際相脫離,學生在缺乏趣味性,實效性和創新性環境中降低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降低了口頭表達的欲望。教師還是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創新思維枯萎。教學中雖花了一定的時間,但并沒有正真意義上完成語文實踐 活動。
在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實施的第一學期里,我在“口語交際課”時嘗試“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案例描述
1、用手中的半圓片、圓片動手拼一拼,拼好后找小伙伴說一說。
師:我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會拼各種東西。那我們就動手拼一拼,拼好后找個小伙伴說一說,看哪組的小朋友會拼又會說,老師獎給他們一顆積極參與星,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