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月明》導學案
一、導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生字“力”。(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趣味性。(難點)
第一學時
二、導學引領
(一)揭題導入:
復習舊知導入:竹+毛=筆 日+月=?指導寫“明”,猜字義。(出示圖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組像“明”這樣有趣的漢字。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學習課文
1、獨學(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學)。
(1)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兩遍。
(2)正確認讀藍線格中的生字并試著口頭組一個詞。
2、對學(出示課件)
(1) 對子檢查認讀生字、詞語的情況。
(2)對子交流識字方法。
3、展示我最棒(出示課件)
(1)生字我會認
①小組展示認讀生字。(齊讀或開火車讀)
②小老師教讀。
③交流識字方法。
④游戲:我出圖片你猜字。
(2)詞語我會讀(出示課件)
①小組展示認讀詞語。(齊讀或開火車讀)
②游戲:幫小猴過河。(認讀詞語)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通過獨學、對學、檢測等形式讓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得到了落實。游戲環節的安排,利用課件出示圖片,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識字的情趣,使字義的理解變得形象有趣,具有極大的親和力,既檢測了生字的認識情況,又讓學生借助圖片再次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初步感受到漢字的趣味,幫助理解字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得到放松,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
(3)朗讀我能行
①組內練習美讀。
②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評價。(師相機指導朗讀)
③齊讀。
[設計意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強調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本環節以情感激勵為主,變化讀的方式,引導小學生正確朗讀課文,既使課堂充滿了生活情趣,又為下一環節的理解作好了鋪墊。
(三)學習寫字“力”
①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②觀察“我會寫”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兩個字。
④教師范寫“力”,學生評說。
(設計意圖:隨著現代社會競爭力的增強,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給他們的孩子灌輸各種知識,當然也包括寫字。再加上孩子入學之前沒有到正規的幼兒園接受入學訓練,在這樣一種沒有系統的筆劃、筆順指導下,孩子只能“依葫蘆畫瓢”,使錯誤的筆劃、筆順先入為主,根深蒂固,讓我們很難糾正。所以每節課安排一定量的寫字教學非常必要,讓學生觀察漢字占格情況,筆順及漢字的間架結構,能夠幫助學生寫好字。)
四、教學反思
【課后反思】
“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著這樣的文字似乎能聽到稚嫩的童音,那么動聽,那么美妙。這篇短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會意構字,能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更大的識字熱情。在教學設計中,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課的設計有以下兩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