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實錄及反思
然后讓學生通過兩個句子的比較發現標點符號使用的神奇之處,就能更好地把握朗讀技巧,正確朗讀了。
所以也正是我處理問題的草率和匆忙導致了失敗。我想,現在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要認真地對待課堂上所生成的問題,讓我們的課堂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
感于心靈 源于生活──《棉鞋里的陽光》教學片斷及反思
【教學背景】
初讀《棉鞋里的陽光》(人教課標致版第二冊),就有一股暖流涌動:一位媽媽給婆婆曬棉被,這賢淑的舉動濡染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馬上用自己稚嫩的手給奶奶曬棉鞋。一件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文章卻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溫馨撲面而來。如何讓一年級的學生用心去感受這份陽光般的溫馨呢?
【教學片斷】
正指導學生正確地通讀了全文,準備理解課文與有感情朗讀并進指導時,我突然想起了一則與課文內容非常相似的公益廣告:《愛的傳遞》。廣告畫面十分感人:一位媽媽暫停了給孩子講《小鴨子的故事》,打來一盆熱水給她的媽媽洗腳。好奇的孩子打開門縫看到了這一幕──等媽媽回到房間,正納悶孩子哪兒去了。一回頭,卻發現孩子正憋足了勁,為她端來了一盆洗腳水(冷水),而孩子帶笑的臉上、身后的地上,全是飛濺的水珠。媽媽笑了──最后,孩子奶聲奶氣地說了一句話:媽媽,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字幕出現:愛是需要傳遞的。)
(要不要給孩子們講這個生動的廣告呢?會耽誤上課嗎?一瞬間,我有點猶豫,但還是不忍放棄廣告與課文的那種相似。)
師:在少兒頻道有一則廣告,每次動畫片結束后都會播放:一位媽媽打來了熱水給她的媽媽洗腳……
生(爭著):我知道!我知道!……
(看著他們迫不及待的樣子,我示意其中的一個孩子接下去講。期間,不時有孩子跟進去一起講述廣告內容。而到最后,“媽媽,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這句話,大家是一齊說出來的。)
(孩子們的印象是多么深刻啊!感謝你,少兒頻道。你不但給孩子們帶來了唯美的視覺享受,更給孩子們播下了愛的心靈種子。領會了它,理解課文又有何難?)
師:你們講得真是太棒了!還記得廣告最后的一句話嗎?
生:愛是需要傳遞的。
師:在廣告中,你發現了哪些愛?
生:媽媽給老奶奶洗腳。
生:媽媽給孩子講故事。
生:孩子給媽媽打水。
生:孩子給媽媽講故事。
……
(我欣喜于孩子們的感受力。)
師:你發現孩子的愛是怎么來的嗎?
生(爭著):他是從媽媽那里學來的。
師:你們真是聰明!這就是:愛的傳遞。
師:你能仔細地讀讀課文《棉鞋里的陽光》,找出這樣的愛嗎?
……
(孩子們的領會又快又好。)
【教學反思】
1、語文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廣闊,語文教育的天地也應有多廣闊。因此,語文教學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礎。
2、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更多地依賴于已有的生活感受。這則廣告,是孩子們耳濡目染的活教材。通過天天看動畫片的接觸,孩子們已通過多種感官生動地領會了它,變成了自己的切身體會。課堂上,從他們爭先恐后地想講述到最后異口同聲地講完《愛的傳遞》,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因此,放手讓孩子講述生活感受,運用這種體會,引導學生把它遷移到對課文的學習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為自己當時的決定感到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