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5、齊讀。
六、書寫指導
1、書寫:
連 遠
2、觀察:
這兩個有什么共同點?
3、書寫順序是先里面,后外面。
4、范寫。
5、觀察遠字,自主學習。
【板書】
一定焦急不安
鳥窩 小男孩的手上 鳥窩
小小的 小心地
涼涼的 連忙
真好玩 輕輕地
顆顆“珍珠”亮閃閃 只有“情深”才成鏈───《兩只鳥蛋》的教學反思
【前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能力的本質也就是“語言”(工具性)和“精神”(人文性)同構共生的能力;語文課,應為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這是一個嶄新而有價值的理念,是新課程對語文學科發展性目標的最好概括。
【設計思路】
《兩只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故事。這首詩不僅語言十分生動、準確,而且內涵相當豐富。我們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也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篇融語言和精神為一體的好教材。那如何能讓學生的“語言和“精神”得到和諧的統一呢?這正是本課教學的研究“主題”。
構建以生為本,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并積累文中的好詞語。
2、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和感悟“孩子”的內心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初步具有愛護小鳥、珍愛生命的意識。
采用靈活有效,多途徑的教學策略:
1、努力構建生活的課堂,從生活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順利走進“文本”。通過“鳥蛋和鳥窩”的實物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之對“文本”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助于對文中“小男孩”的情感有更為真實的理解和體驗。
2、以“小男孩的情感變化”為線索貫穿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使之與文本進行深入地交流對話,從而形成獨特的、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3、“牢牢”抓住“讀”這個根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反思及策略】
回首本課的教學:總體設計是合理的、也不乏新意。課堂中學生參與主動、注重感悟積累、目標基本達成。但總覺得學生朗讀的“火候還是不夠”,與“理想中的美”還有些距離。細細 “品味”那就是“情感之線”體現得還不夠“明”,“情感體驗”亦不夠“濃”。以至于學生對“人物之情”感受還不夠“深”,進而導致“讀書之味”亦不夠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