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案例
師:書上說小壁虎是怎樣來到小河邊的。請你用書上的原話來答。
師:“爬呀爬”說明了什么?
師:說得真好。請小朋友齊讀第一句,注意把小壁虎爬得累很艱難的語氣讀出來。
師:小壁虎看見誰在干什么?
師:(板書:“搖”):“搖”是怎樣做的呢?請大家搖搖頭。
師:誰能用手勢模仿魚搖尾巴?
師:小壁虎說什么?小魚怎么回答的?
(師板書:撥水)
師:如果小壁虎這么說:(課件展示:“你把尾巴借給我。”)把書上的“對話”跟以上“對話”比較一下,找出不同處。
師: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師:你們比較的真仔細。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小壁虎怎么樣? 師:從它們的對話中,你知道小魚的尾巴可以干什么?
師 :說得真好,下面同學們互相練習,將小壁虎和小魚姐姐的對話練一練好嗎?
2、 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師:它看見誰在干什么?
師(板書“甩”):小朋友,平時你們洗完手后,把手上的水甩掉,是怎么做的?
師:小壁虎和老牛分別說了什么?
師:瞧,這討厭的家伙又來了,(課件演示)老牛把尾巴一甩,蠅子就—
師:你們說:“老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生說,師板書:趕蠅子)
師:同學們,你們能像剛才讀第三段那樣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嗎?
3、自學第五自然段。
師: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與前面兩段一樣,小朋友,你們自學這一段,好嗎?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一段中學會了什么? 生:小壁虎爬到小河邊。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小河邊。” 生:說明小壁虎爬得很累。
生:說明小壁虎爬了好長時間,爬到尾巴都出血了,很痛。 (生齊讀、指名讀) 生:它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水里游來游去。 (生搖頭) (生模仿) 生: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生:小壁虎稱小魚為“姐姐”,用“您”而不是用“你”,后面還多了一個“行嗎” 生:小壁虎很有禮貌。 生:我知道小魚的尾巴是用來撥水的。 生:(同桌同學互相讀、互相評) 匯報表演。 生:它爬到了大樹下。 生:它看見老牛甩著尾巴在吃草。 (學生演示) 生:小壁虎說:“黃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老黃牛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 生(齊):被趕走了。 生:趕蠅子。 (生有感情朗讀) (生自學) 生匯報。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小組讀、指名朗讀、分角色讀等,目的是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 表演是語文學習的實踐,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積累。教師讓學生按小組進行表演排練。且不急于表演,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得到鍛煉,都有表現的機會。其間,教師不斷深入小組與組員共同探討,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語句,然后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反饋給教師看。這樣不但起到了積累的目的,也揣摩了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的方法,為說話、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讀,理清課文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壁虎、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課 外 拓 展 豐 富 知 識 師:小壁虎還可能向誰借尾巴呢? 師: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圖片出示:介紹各種小動物的尾巴。) 袋鼠的尾巴粗壯有力,在它奔跑跳躍時,能夠幫它保持身體的平衡。…… 師:你能向書中那樣說一說嗎? 生:猴子、兔子……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它看見猴子在樹上吃桃子。小壁虎說:“猴子哥哥,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還要用尾巴采果子呢。” ……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留出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悟、去表達。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體會、表達出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 總 結 編 童 話 故 事 師:今天,我們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中,知道了小魚的尾巴是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