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
[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
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引導學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友好拒絕,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為難的心情。強調讀的時候要注意語氣。
(5)最后小魚把尾巴借給小壁虎了嗎?為什么?(板書:撥水)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沒有借到,又去向誰借了呢?繼續學習課文。
4、半扶半放,教學第四自然段。
(1)學生邊看課件(播放小壁虎爬到大樹上和老黃牛借尾巴的過程),邊讀課文,在書上畫出,小壁虎爬到了什么地方?看見了誰?在做什么?小壁虎是怎樣說的?對方是怎樣回答的?并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重點詞語。板書:大樹上、老黃牛、甩。
(2)體會說話的語氣。讀課文,思考:老黃牛把尾巴借給小壁虎了嗎?
(3)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說老黃牛為什么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板書:趕蠅子。
(4)老黃牛沒把尾巴借給小壁虎,他又去向誰借了?繼續學習課文。
5、以放為主,學生自學第五自然段。(課件演示小壁虎爬到屋檐下和燕子借尾巴的過程)
(1)學生自學本段,想一想小壁虎向誰借尾巴?借到了嗎?
(2)讓學生找出說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詞語。(擺、掌握方向)
(3)學生板書:房檐下、燕子、擺、掌握方向。
6、讓學生把3、4、5自然段連起來讀,說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小魚、黃牛、燕子為什么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7、分小組討論學習第六自然段。(演示小壁虎回到家里以后發生的事情,以及最后長出了一條新尾巴的課件)
(1)找出一組反義詞
(2)小壁虎最后沒有借到尾巴,去哪兒了?找到誰?
(3)課文中有沒有把小壁虎告訴媽媽什么寫出來?那你們知不知道小壁虎向媽媽說了什么?老師做壁虎媽媽,誰來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經過告訴媽媽聽。
(4)媽媽聽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笑著說小壁虎是“傻孩子”。小壁虎傻嗎?(1、傻,它連自己長出新尾巴也不知道。2、不傻,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時候,它知道掙斷尾巴去逃命;它在借尾巴的時候很有禮貌;“傻孩子”是媽媽對它的愛稱。)
(5)為什么媽媽說它是“傻孩子”?(一是小壁虎去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它們的尾巴都有用處,借不到;二是小壁虎自己能長出新尾巴,不用借。)指導朗讀媽媽的話。指導朗讀“我長出一條新尾巴啦!”(注意感情、停頓、重音)
(6)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斷后過一段時間可以再長出一條新尾巴)(板書:再生)
三、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講的哪篇課文的體裁一樣?都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通過學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片段練習。(出示課件)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動物的尾巴都有用處,我們看看這兩種動物叫什么名字?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處?選出一種動物,仿照三、四、五自然段,說說小壁虎怎樣向它們借尾巴。
五、作業:一類:仿照三、四、五自然段,寫一段話。
二類:課后練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