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童真 放飛童心——《四個太陽》教學案例分析
三、擴展思維,激發想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屬于具體形象思維起主導作用。我在設計時,努力幫助孩子創設擴展思維的空間,讓學生打開思維的窗口,展開想像的翅膀。如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那一張張金黃的落葉,向大家介紹秋天的果園,再向同伴發出邀請,請大家去嘗嘗香甜的水果。又如讓學生說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 )。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她照到( ),( )。”學生不僅在腦海中搜索到了春天的記憶,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詞語的理解要動用學生的多種感觀,讓學生在模模糊糊中積累詞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如“邀請”一詞,可以讓學生做一做邀請的動作,而“凍僵”一詞,則可以讓學生回想在冬天的時候,你的手會有什么感覺?由于學生對冬天有比較感性的認識,他們就會很容易想到在冬天的時候,小手凍得通紅通紅,寫起字來不太聽使喚,做什么事都不太靈活,從而理解“凍僵”的意思。理解了“凍僵”的意思,學生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個時候最需要溫暖,而這個小畫家就畫了個紅紅的太陽送給冬天,也就感受到了小畫家那美好的心靈。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注重挖深挖透教材上的詞語,那么學生積累詞語的量就達不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材內容,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的詞語,讓學生積累。如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說說:“秋天,( )的( )成熟了。”時,等學生說完后,我就提供一些詞語:如一大串一大串、黃澄澄、黃中透白等,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同桌互相說說,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這些詞語的用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教材進行重組。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第一次教學時,我把四個太陽全部向學生呈現,學生一開始感到很新鮮,興趣很大,但到了后半節課,部分學生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以致出現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更累”。其實也難怪學生,一節課整整四十分鐘的時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在緊張狀態,能不累嗎?在第二次執教時,我根據學生而決定學習的內容,著重讓學生感受小畫家的兩個太陽,然后對這兩個自然段進行挖掘,讓學生悟深悟透,并讓他們把喜歡的太陽記在自己的大腦中。結果,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師也感到輕松愉快。
修改后的教案:
一、 直奔課題,質疑:
1、出示課題,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