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案例
師:你覺得鄉親們吃水方便嗎?容易嗎?(板:吃水難)
師:來,把鄉親們吃水的不方便,不容易讀出來。
生:(讀)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師:如果讓你從很遠的地方挑兩桶滿滿的水,你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有什么感覺?
生:我會覺得很累。
生:我會覺得兩條腿發酸。
生:我會覺得兩條腿發軟,會摔跤,會把水翻掉。
生:我會覺得肩膀疼。
生:我會挑不動。
師:真想不到沙洲壩的鄉親們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遠的路,要費那么大的力。
生:(齊讀)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點評】“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老師先引導學生想象挑水會遇到那些困難,再指導用沉重、緩慢的語氣來讀好這句話。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介紹當時的情形,在你的腦海中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師介紹:
1933年4月,毛澤東來到沙洲壩后,他看到村子里的人總是挑著臟臟的水往家里走去,覺得好奇怪就問:“老鄉,這水挑來做什么用?”老表回答說:“吃呀!”毛澤東覺得更奇怪了“水這么臟,能吃嗎?”老表苦笑著說:“我們沙洲壩就是缺水呀!沒水喝,再臟的水也得吃呀。”毛澤東就叫他帶去看看挑水的地方,走了好一陣,只見一口不大的池塘,雜草叢生,水臟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這里。
師:聽著,聽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很臟,很渾濁。
生:我仿佛看到了百姓們取水的小池塘,里面長滿了水草。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用臟水在洗東西,在吃臟臟的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們在渾濁的水里洗衣、洗菜。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個池塘里水骯臟得嚇人。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挑水的人艱難地行走著。
師:是啊,要走好幾里路,差不多從我們學校到東湖公園,甚至更遠,多不方便。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走了,他在思考什么?
生:看來得在這里挖一口井。
生:經常喝這樣的臟水,身體可怎么受得了呢?
生:這樣可不行,得想辦法挖一口井。
【點評】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優越,水資源充足,學生很難體會到沙洲壩缺水的嚴重。感受不到缺水,那么后面的挖井之恩更難體悟。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水資源的緊缺呢?有了資料的補充,學生對當地缺水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沙洲壩人民缺水的痛苦躍然面前,也為下面挖井恩情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師:毛主席又是怎么做的?
生:(齊讀)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指導讀好這個長句。
師:聽了這個消息,你的心情如何?(高興、激動、喜悅……)(把你的心情讀出來)
師:經過十幾天的奮戰,水井挖成了,沙洲壩的人民終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井旁邊圍了好多人,有——(生:小孩子),有——(生:青年人),有——(老婆婆、老爺爺),他們圍在井旁邊又說又笑,有的激動得哭了。他們會怎么說呢?
生:一個小姑娘說:井水真甜啊!我要喝多一點。毛主席真是個好人!
生:一個青年人說:我們以后不要再走那么遠的路去挑水啦!真要謝謝毛主席和八路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