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生:撿貝殼
師:你瞧,這些就是濤濤撿的貝殼。(欣賞貝殼圖片)
師:說說你都看到了怎樣的貝殼?
師:看到了那么多貝殼,你高興嗎?想說什么呢?
生:高興,想和濤濤一起去撿貝殼……
師:海邊的生活多有快樂啊,讓我們在海浪聲中一起再來回味回味海邊生活的樂趣。師生合作讀濤濤家鄉這一小節。
5、師:濤濤生活在海邊,他很快樂,也感覺很自豪,他不僅畫了自己的家鄉,還寫了自己的家鄉(出示:拓展閱讀《我家住在大海邊》,配海浪聲。)來,自己讀讀吧。讀了之后你又知道什么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配樂,齊讀。)
(朗讀教學不應是純技巧性的指導,更應注重的是以生活體驗來解讀文本,朗讀課文。濤濤家鄉這一小節的教學中,讓學生談感受,讀句子,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產生心理感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悟”。這樣以體驗帶動朗讀,孩子就能很自然地、有聲有色地讀出停頓、語調、語氣,朗讀教學也就水到渠成。這時學生所學的技巧,實質上就是一種無形的語感。)
7、海邊真美啊。老師真想去濤濤家鄉看一看,你們呢?老師建議大家假期中讓爸爸媽媽帶你去海邊玩一玩。今天我們就暫時和濤濤說再見吧。
今天我們就暫時和濤說再見吧。現在生字寶寶還等著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呢!
(四)寫字:貝蝦
1、齊讀
2、蝦:請生觀察,說說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看老師寫,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寫。如果你覺得自己寫的和老師大屏幕上的差不多,請你給自己打上五角星。寫的不滿意的再改改。
3、貝:請你仔細觀察,拿起筆認認真真的寫一個。
總結:
(一)以讀為本,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式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和興趣。如,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題,從讀得正確到讀出一定的語感;接觸課文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讀”,在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的感悟和理解;學習完課文后,補充一定的閱讀材料,擴展學生的閱讀面。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讀,使學生和文本之間展開了較有深度和廣度的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二)尊重學生的興趣,關注教學過程的情感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學生非常高興,顯得興致盎然,但讓他說說為什么喜歡時,顯得有些詞不達意,或干脆啞口無言。說明這個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的,尤其只讀了兩三遍,生活經驗不豐富,還不能深刻地理解課文。在上課時我忽視了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對他們的情感體驗估計不足,因此在理解詞句意思,全方位理解課文上還存在不到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