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小公雞》教學實錄(北師大版)
五、金鑰匙(學習習慣、方法策略)的安排,給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提供了一片共同的天地
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金鑰匙系列,從學習習慣、方法策略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如一冊“我家有個好習慣,晚上爸爸、媽媽常為我念故事書,現在我認識一些字了自己也跟著讀!睂懽植荒芸匆还P寫一筆,要先把每筆看清楚,再完整地寫出來。二冊中“朗讀詩歌時,我按自己的想象加上了一些動作,大家都夸我朗誦得好”。……這些不僅給孩子以學習的方法的指導,也給老師教學以方法的指導,給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提供了一片共同的天地。
六、日積月累(相關成語、對子、諺語典故)
這一系列豐富了孩子的閱讀量,開擴了孩子的視野,如二冊對聯,看日歷;一冊九九歌;二冊諺語;一冊關于太陽月亮的笑話等,這一版塊告訴孩子:語文是無處不在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語文。
總之,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更加注重興趣和方法的滲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更加關注學生的終生發展。愿我們共同探索,開拓進取。
教材的不足:
總的看來,一冊給我們的感覺是教舊教材易;二冊教舊教材難;一冊、二冊之間的跨度較大,(一冊不談)二冊課文長、閱讀量大、認字量大,部分學生學起來有困難。
、龠x編課文不是很適應一年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主體課文《春天的手》(深)、《插秧》(局限性強,北方的孩子沒有經驗,對教材沒有發散興趣。)、《老樹的故事》(深)學生思路不開闊、《一粒種子》(閱讀有困難)、《珍貴的紀念》(難)、《拔苗助長》(難理解寓意)、《丁丁和牽牛花》(生硬不美),自讀課文《野鴨回家》(太難)。《雨鈴鐺》(雨聲難以捕捉?梢栽贀Q一篇寫雨的文章。)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給他以一些抽象的、深奧的、是難以接受的,所以我認為不管這篇文章提供的是多么規范、優美的語言,首先應是兒童化的,才可取。
、谠O計的練習題難度大。
p3如仿照例子說一說:倒裝句練習,這個——,我覺得;
p5再編元宵謎語(已經窮盡);
p17本文到申義面什么聲音
p24外面什么樣兒?——(孩子無從談起)。
p38找近義詞。
③有的問題設計不科學。
p9《水鄉歌》:我國什么地方水鄉多?換成:你的家鄉什么多?就活了;
p11畫畫你家周圍的樣子,并向同學介紹,學生思路局限住了,換成畫一畫你的家鄉;
p5讀編湯圓的謎語,給學生一個思路,換再編謎語,擴大范圍。
p2《看花燈》課后思考題:你還見過什么花燈?換成:你想設計什么花燈,給孩子以創新發展的空間。
、苷Z文主體課文脫離拼音太早。因為孩子的記憶品質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不通過拼音、聽讀識字效果好,也有的就要*拼音這個拐棍不斷地鞏固才能認識。所以現在的班里有兩級分化的現象。
以上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的幾點,請批評請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