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與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幫剩下的八個字寶寶找朋友。
5.全班交流。
課中休息:放一段《少兒迪斯科》師生跟著音樂扭一扭,跳一跳。
過渡:剛才同學們借助圖畫認識了9個字寶寶,并給這些字寶寶找了許多朋友。現在老師去掉圖畫,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 下面我們一邊玩游戲,一邊讀生字。
(四)玩游戲鞏固生字
1.玩“叫號”的游戲
玩法:卡片的正面寫上一個生字,背面寫上號碼 (如圖 1)
圖1:
人 2
(正面) (背面)
找9位學生上臺,手拿卡片,站在講臺的一邊。班長叫到幾號,這位同學就拿著卡片走到講臺中間,讓卡片的正面對著同學們,背面對著自己并大聲讀出這個字。讀對了,同學們跟讀三遍,老師獎給他一朵小紅花;讀錯了,同學們幫他糾正。
2.玩“念名字”的游戲。(多媒體顯示9個字) 這會兒,9 個字寶寶的名字都在這兒,誰念對了,它們就出來和小朋友見面 (顯示對應畫面),還會鼓勵夸獎你呢!誰來試試?(學生活動)
3.玩“送字寶寶回家”的游戲。
(1)這些字寶寶和我們小朋友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好不好?
(2)(出示畫面如圖)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同位討論: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分別是誰的家 ?(生自由地討論)
(3)誰愿意將這些字寶寶送回家?( 教師將準備好的生字卡片拿出來)
人口目禾木竹馬鳥魚
(4)指名上臺送字寶寶回家,其余同學當評委,如果這位同學送對了,給他一片掌聲;如果送錯了幫他糾正。
(5) 全員參與玩“送字寶寶回家”的游戲。
[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鞏固所學的漢字。]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過得真快樂,不但玩了許多游戲,而且認識了九個漢字。請你們回家把今天認識的字讀給爸爸媽媽聽。
〖案例點評〗
陳老師的設計題目是“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這說明陳老師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教學追求。學生喜歡做什么?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他們快樂地學習知識、學會學習、得到發展。因此,陳老師的識字教學設計游戲貫穿了整堂課的教學――摸一摸、找朋友、玩叫號卡片游戲、念名字游戲、送寶寶回家游戲,使學生樂此不疲。學習即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而兒童感興趣的生活內容之一就是游戲。陳老師的設計,個性化地詮釋了“生活教育”的思想。
陳老師這個教學設計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把九個字一起交給學生來學習。這樣的學習,是一種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講,適當的難度,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任務,比較適合于小組合作――每個人都猜,通過每個人的努力來實現小組學習任務的完成――看哪個小組猜得準。不過,對小組的獎勵方面,陳老師沒談到,這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本設計中不足的地方表現在對漢字文化的感受和體驗方面。對于漢字的演變,陳老師只是“告訴學生寫起來麻煩”。這樣講有道理,但是教師這樣的“指向”,等于直接否定了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價值。個人覺得,這部分的教學中,應該重點通過“現代漢字與古代漢字、與繁體漢字”的區別,認識演變的過程,了解漢字發展歷史的豐富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