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 )指導朗讀最后兩行詩。
5 .朗讀整首詩。
( 五) 指導背誦。
1 .試試看,能不能不看書,把這首詩背給你的同桌聽?
2 .邊欣賞畫面邊背誦,會背的同學大聲背,不會背的同學跟著背。
3 .請大家站起來,配上動作再背一遍。
( 六) 總結(jié)全文,擴展練習。
1 .做“找家”的游戲。(教學光盤“我要做”中第二個游戲)
2 .學做小詩人
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搜集有關(guān)“家”的資料,現(xiàn)在請四人小組合作,用“什么是誰的家”的句式每人說一句話,小組作出一首詩。
3 、小組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后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哪個詩句。組織進行簡單評議。
( 七) 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回家把你們小組作的詩句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者請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再作一首這樣的詩,好嗎?
( 八) 指導寫字:土、種、子
1 .翻到書本84 頁,昨天我們練習寫了前五個生字,剩下三個生字,請一個同學把它們讀出來。
2 .先學“土”字。仔細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 、利用課件演示“土”字筆順,師范寫,生描紅。
4 、同法學習“種”“子”,注意“種”的第四筆是“點”,“子”的最后一筆“橫”要長些。
5 、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寫生字:土、種、子。師巡視指導,提醒書寫姿勢。
6 、利用投影展示學生寫字作業(yè),師生評價。
六、教學點評(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陳強)
1 .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尤其不容易理解。盧老師讓學生通過課外搜集資料、課上交流匯報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祖國”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的意識。
2 、課中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學做小詩人”,以課文為憑借,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而且體現(xiàn)大語文觀教學,培養(yǎng)他們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盧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寫字教學,且扎實有效,同時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附:本課教學隨筆
[ 原創(chuàng)] 童言率真,課堂精彩
2002 年9 月,我參加學校新課程改革實驗。11 月我接受任務,向三元、梅列兩區(qū)的實驗教師開設一堂新教材研討課。這堂課的設計摒棄了一般公開課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實用的教學策略。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堂樸實的課中卻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亮點,點亮了我和聽課教師的心。我從這堂課中真正體會到:學生放松了,課堂精彩了!下面擷取幾個教學片斷,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快樂。
其一:“曹操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
這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五課《家》。這是一首兒童詩,其中“我們的祖國像花園,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課前我布置孩子們收集有關(guān)祖國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關(guān)于祖國,你還知道什么?”孩子們紛紛匯報,有的說知道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說知道祖國的地圖像公雞,還有的說知道祖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我知道祖國有四大發(fā)明。”另一個孩子補充說:“我知道四大發(fā)明是什么……”這時候平時不大發(fā)言的小榮也興奮地站起來說:“我知道是曹操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聽到這個回答,同學中馬上有了小聲的議論,我聽到一個孩子說不是曹操發(fā)明的,就轉(zhuǎn)頭問他:“不是曹操發(fā)明的,那么是誰發(fā)明的,你知道嗎?”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記了。”“其他同學知道嗎?”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于是我又微笑著問小榮:“你知道是曹操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這個資料你是從哪兒來的?”“是媽媽告訴我的。”孩子的臉開始有些紅了。“哦,是這樣呀。向媽媽請教是一個收集資料的辦法。不過呢,我記得呀,發(fā)明印刷術(shù)的這個人叫畢升。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對。咱們都再回去查查資料,好嗎?”“好!”這個孩子很體面地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