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其二:“每個人都要獎勵!”
為了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祖國的情感認識,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樂曲,并熱情地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賞音樂,也可以站起來邊表演邊欣賞,老師特別希望有同學愿意到臺上來表演給大家看。誰愿意來?”陸續有七八個女孩子走上了講臺,可是當她們站到臺上面對后排黑壓壓的聽課教師時,幾個孩子膽怯了,甚至站在臺上一動也不敢動,只有三個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當表演結束時,我問:“剛才誰的表演最出色?咱們獎勵她一個‘天線寶寶'(一種卡通貼圖),好嗎?”同學們很快說出了那三個表演孩子的名字,正當我給這三位同學發獎的時候,下面的同學又說了:“老師,我認為應該給她們每個人都獎勵一個天線寶寶,因為她們都很勇敢。”一句話提醒了我,我趕緊邊發獎品邊對她們說:“對對對。這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因為你們都很勇敢地上臺來表演,所以應該給你們每一位都獎勵。”被獎的同學興奮了,而臺下的同學因為意見被采納,也高興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歡我的詩。”
因為這是一首句式大體相同的兒童詩,所以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的環節,即四人小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什么的家”說一句話,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詩了。孩子們的想象十分豐富,有“衣櫥是衣服的家”,也有“花叢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們大家的家”……當小組匯報完后,為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與欣賞他人,我又問:“你最喜歡誰的詩句?為什么喜歡?”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妙趣橫生的,有的說“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他的詩很美。”他的評價當然獲得了稱贊;有的說“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我喜歡。”我馬上說:“嗯,喜歡就是喜歡,這也是一個理由。” 最妙的是一位同學說“我喜歡我的詩句,因為是我寫的,跟他們的都不一樣。”他的回答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我也邊笑邊鼓勵他:“你說得對。我也喜歡你的詩,我還喜歡你的自信。”
其四:“我還要玩!”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電腦游戲的環節。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在第一課時做完了前兩個與字詞學習相關的游戲,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第三個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游戲。當做完第三個游戲時,又有孩子說話了:“老師,我還想玩第一個游戲。”我迅速看了看時間,一邊在思考能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一邊自言自語:“還想做第一個游戲?昨天不是做過了嗎?”“第一個游戲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聲音多起來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們是課堂的主人,那就聽他們的吧。——自然,我的決定引起了一陣歡呼聲。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提議并非全無道理。雖然是第二次做復習字詞的游戲,可還是出現了個別孩子對“太”和“大”的辨析失誤。——以為做過了就掌握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經驗”騙了我。
這堂課,直到下課的一刻,孩子們始終是興致勃勃的。新的課堂里,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價,他們說了算,哪怕錯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師和同學們包容。孩子們放松了,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在老師的適度引導下,這些童心折射出來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專家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