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探母教學案例
課后反思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于駕馭學生的主動性并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機遇和挑戰并存,別怕聽到學生們說“不!”
這節課上,我最擔心的插嘴和唱反調的情況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當時的我確實很焦急,然而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掐斷這根激起全體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導火索,因為我知道: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能聽到兒童的聲音。有問題才證明在思考,有討論才證明在探究。兒童喜歡隨心地去接受知識,這是他們的天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認為,第一范文既要成為學生傳承文化的接力賽場,又要能讓學生在馳騁中逐漸激發自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必須緊密結合起來,在一張一弛中牢牢把握住第一范文的性質。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徑。這節課中,我試著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甚至是可以完全沒有老師的生生直接交流,漸漸地,課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動了起來。這種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封閉、接受性地學習的一種補充,更不可能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調料”和“興奮劑”,而是一種學習的革命,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