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 eng ing ong》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ang eng ing ong》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第15課。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以情境圖引入本課所要的4個后鼻韻母ang eng ing ong和1個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它們的音和四聲,認識它們的形。第二部分是ang eng ing ong的形體和有關書寫規則。第三部分是看圖讀拼音詞,拼音句子,用以練讀拼音詞句,鞏固本課所學的韻母。本課時主要完成第一、二部分的教學。
設計理念:
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保證,是學習語文的拐杖。但針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七八歲就要學習抽象的、陌生的漢語拼音,顯然是有困難的,學習起來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學中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富有童趣的游戲、歌謠、活動,讓拼音學習變得有趣起來,同時以讀為本,形式多種多樣,致力于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故而教學中,積極嘗試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評價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教學目標:
1、學會后鼻韻母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及其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正確認讀出聲母和ang eng ing ong組成的音節,會讀拼音詞和拼音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時劃分: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以情境圖引入本課所要學的4個后鼻韻母ang eng ing ong和1個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它們的音和四聲,認識它們的形和學會正確書寫。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師:同學們,美麗的秋天到啦!一群小朋友在晴朗的假日來到野外活動。他們在干什么?(放風箏)小朋友們放的是哪幾種風箏,你知道嗎?(老鷹、長龍、蜜蜂……)
2、聽語境歌
(課件播放)星期天,天氣晴,小朋友們放風箏。有蜜蜂,有長龍,還有一只大老鷹。
多媒體相機出示ang eng ing ong在情境圖上。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4個韻母,其實同學們早就知道了,它們就在我們平常的語言中,今天我們正式和它們交朋友啦!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并不是零起點,對于要學的漢語拼音,他們早就有前期的經驗了。教學時借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生活經驗,利用“情境圖”和“語境歌”,來創設情境,充滿情趣,過程簡潔,自然順利地引出了要學的4個后鼻韻母,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ang eng ing ong
1、認讀韻母ang
師:剛才我們看到這幾個小朋友在放風箏,把放風箏的“放”(fàng)第四聲改為第一聲(fāng),然后去掉聲母f,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韻母讀音ang(課件出示ang)
(1)教師范讀ang,動作演示(先發a音,然后舌頭后縮,舌根抬起,抵住軟腭,鼻子出氣,發音),學生模仿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