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 eng ing ong》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2)教師領讀,指名讀(教師根據(jù)讀的情況適時正音),反復練習。
(3)教學四聲:āng áng ǎng àng
學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齊讀。
2、讀音韻母eng
(課件出示小蜜蜂圖片)師:還記得這個風箏嗎?我們把蜜蜂的“蜂”(fēng)去掉聲母f,就是韻母eng的讀音了。(課件出示eng)
(1)教師范讀eng,學生模仿讀。
(2)教師領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反復練習。
(3)教學四聲:ēng éng ěng èng
學生自由練讀,教師檢查練讀情況。
3、認讀韻母ing
(課件出示老鷹圖片)師:這是哪種風箏?老鷹的“鷹”就是韻母ing的讀音。(課件出示ing)
(1)教師范讀ing,學生模仿讀。
(2)教師領讀、指名讀、自由讀,反復練習。
(3)教學四聲:ing íng ǐng ìng
小組內互相認讀、輪讀、賽讀,反復練習,讀后互相評價。
【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務本”,注重以拼讀為本,在幫學生準確讀音上多花功夫。教學生掌握讀音的要領,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采用形式多樣的讀,反復練習,學生的認讀技能得以歷練而成。】
4、認讀韻母ong
(課件出示長龍圖片)師:這是什么風箏?長龍的“龍”去掉聲母,改為第一聲后該怎么讀呢?
(1)根據(jù)前面3個韻母的發(fā)音的學習,指導學生小組學習探究ong的發(fā)音和練讀ong的四聲。(教師巡視輔導自學有困難的小組)
(2)小組交流學習的成果。
a、各小組推薦代表范讀,學生評議。
b、從推薦的代表中選出優(yōu)秀的代表領讀。
c、各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教師點評。
【漢語拼音15課已是拼音部分學習的尾聲,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ang和eng的教學中細致有序有規(guī)律地展現(xiàn)著學習方法;在ing的教學中則采取半扶半放,逐步滲透學法;在ong的教學中則完全放手,學生模仿遷移,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同時學生具有一定地好奇心,求知欲,激發(fā)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件活動】:唱歌謠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4個后鼻韻母,老師還為它們編了一首兒歌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課件出示兒歌,師生擊拍而歌)
zhōng qiū yè yué ér míng,fēng ér qīng chán ér jing,
中秋夜,月兒明,風兒輕,蟬兒靜,
wài gōng jiǎng gǘ shi hái ér jing jìng ting
外公講故事孩兒靜靜聽。
【歌謠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深受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學生的喜愛。在學生認讀了4個后鼻的母后,在課間活動上設計了一個擊拍兒歌,將相對抽象的4個后鼻韻母嵌入兒歌中,回歸到具體而親切溫馨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使學生感到身心愉悅。】
5、比較探究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的發(fā)音和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