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案
師范寫:“背”字是上下結構,上“北”下“月”,寫的時候要注意“北”字落在橫中線上,寬而扁,“月”字變撇為豎,瘦而窄。
拿出鉛筆邊默念邊描紅。注意寫字姿勢,三個“一”。
【板書】
大海睡了
抱著明月
背著星星
輕輕的潮聲
【教學反思】
《大海睡了》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8行兩句話,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詩文雖短小,字里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在選擇了這一課時,我就想到了一個“美”字,我覺得一定要創設一個優美的情境,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享受到審美情趣。心理學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感,內心的積極情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會大為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于是,我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了許多大海的圖片、錄像,制作成適合自己教學思路的幻燈片。
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首先,創設情境,學習字詞。
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展現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大海翻滾起層層波浪,浪花飛濺,濤聲陣陣。在柔美的音樂聲中,天漸漸黑了,晚霞燦爛。夜晚,月亮和星星掛在天空中,四周一片靜謐。通過畫面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大海不同形態的美,白天的大海風兒追逐著浪兒,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個慈祥的母親,哄著自己的孩子睡著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美麗的畫面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了,這樣收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其次,指導朗讀,入情入境。
這一環節,我也是將課文內容載入圖片中,指導學生看圖、理解、想像詩歌描繪的情境。全詩就兩句,淺顯易懂,我通過范讀,表演讀,配樂朗誦等形式指導學生讀好這首詩。
我認為本課教學中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方面做到了幾點: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適時運用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詩歌,感悟語言文字,更能讓學生通過美麗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審美情趣,加深對大海夜晚沉靜之美的感受。
二、把握課堂的生成資源。由學生的疑問為切入點,閱讀理解詩句。比如,學生自讀完課文后質疑,一個學生就提出了“她抱著明月是什么樣的?”根據這個問題,我指導學生看圖,月亮倒映在海面上,就像是大海抱著明月,接著學習相關的第二句詩。再如,在互相讀課文的時候,一個學生提出“大海是男的還是女的”,我又將這個問題重新拋給學生們,讓他們理解“她”是女性的她,大海就像媽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