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探母
課時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感悟課文語言,內化課文語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完整的話。
3.激趣引思,促進學生個性化理解。感受閱讀快樂,形成閱讀欲望。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懂得要像陳毅那樣孝敬長輩。
4.學習在田字格里正確、端正地書寫生字,認識新偏旁,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生字,會讀會寫9個生字,只認不寫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完整的話。
2.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
一、復習檢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2課《陳毅探母》。(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2.這些詞語大家還認識嗎?(出示詞語)
元帥 母親 故鄉 一盆水 今天
多少 應該 床前 詢問 代替
(1)指名讀 。 (隨機正音并及時做出有效評價)
(2)抽號讀。
(3)開火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讀詞語,活躍了氣氛,增添了趣味。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二、品讀析句,精讀感悟,領會課文情感。
過渡: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那么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的故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下面請小朋友大聲地朗讀課文兩遍。誰愿意來讀課文第一小節?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陳毅爺爺要回家探望母親,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寫到了。(出示)指名朗讀課文第一小節。
2.小朋友,課文第一自然段雖然短,生字新詞卻很多。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老師的嗓子也癢了,讓我先來讀一讀這一個自然段好嗎?(師讀,故意漏掉“趕”字)師范讀課文,漏掉“趕”字。
學生評價師讀得怎樣,為什么不能把趕字丟掉?
4.學生質疑。為什么“趕”這個字不能少?讀讀,體會一下。
5.同桌相互討論。指名交流匯報。
板書:趕
討論后小結:不是一般的“回去”,而是“趕回故鄉”。陳毅爺爺知道自己母親病了,心里多么著急呀!他希望自己能盡早到達故鄉,看到母親,了解母親的病情。(指導用著急的語氣讀好詞語:趕回故鄉。)
6.師:誰能讀出他此時的心情?(著急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陳毅是國家領導人,平時工作非常忙,也非常累。但當他知道母親身患重病時,馬上不顧自己勞累,趕回故鄉去探望,這一份孝心多令人感動呀!那是他們母子間那濃濃的親情,我們來進一步體會。下面請小朋友看圖上有誰?他在做什么?(多媒體出示書中第一幅圖)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看看文中是怎樣寫的?用鉛筆在書中劃下來。指名回答。
陳毅好不容易趕到家,進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請小朋友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們感覺到陳毅對母親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