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
5.
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劃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牧的情景。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想像,以加深課文內容的感受。
課文描寫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文意在讓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生動,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情感熏陶的好課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
2.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觀察家的特征。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3月2日 總第24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
2.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課前讓學生了解感受牧民們的勤勞,搜集草原的美麗風光的美麗圖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誰能說說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孩子們,這些天,我們隨著春姑娘走過了小池塘,翻過了梅花山,領略了小池塘的美麗,梅花山的熱鬧。今天春姑娘又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聽,那兒的歌聲已經響起來了!(出示圖片,放歌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學習生字“原”。
(1)讀一讀生字,教學“廠字頭”,與“廣字頭”有什么區別?
(2)怎樣記住字形?你會用“原”來組詞嗎?
(3)生描紅,仿寫。
你到過草原嗎?我國的內蒙古及兩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早的樹木,適應放牧牛羊。
看課件“草原風光”,你想說些什么?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