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滬教版)
(2)請幫助小白兔找到伙伴后,再讀一讀伙伴的名字。
五、老師指導寫字。
教學反思與重構:
總覺得課文內容和簡單,沒什么東西可講,但上到最后,又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為了讓學生有多一點的練習機會,不自覺地放慢了節奏。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恰當地把握好時間,值得思考。
43、小海馬
【教材簡析】
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童話。它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海馬從幼卵孵化成小海馬的經過。第一節講了海馬幼卵很小以及進入非常獨特的成長地方(雄海馬的育兒袋)的過程。第2節介紹了雄海馬育兒袋的環境,以及小海馬的樣子。從語言來看,課文通篇用了擬人的手法,如一個孩子在娓娓動聽地講述自己的成長過程,其中濃濃的親情十分感人。第1節中兩個“抱”字和兩次“親一親”形象而生動地描述了雌海馬把卵產進雄海馬的育兒袋的過程;第2節里“搖籃”的比喻貼切地寫出了雄海馬腹部褶層構成的育兒袋的樣子和幼體的感受,“做夢”的現象,一方面表現了幼卵孵化成小海馬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又和睡在搖籃里的情景十分吻合。
【學情分析】
課文內容充滿童趣,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獲得有關于小海馬的知識,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年齡特征中所呈現注意力容易集中,生動逼真的圖像散失了課文相關語句的朗讀實踐中,從而使學習活動中的積累詞句,感受課文蘊含的情感成了“空中樓閣”,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變的形狀,激勵的機制,鼓勵學生參與朗讀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候、親、抱、給、麗、身、體、成”8個生字;學習部首“提手旁”;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 “抱、身、體、成”四個字。
2、正確朗讀課文,能夠讀出兩句疑問句的語氣。
3、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說說小海馬做的美麗的夢。
4、能通過讀文了解海馬奇特的外形和育兒方式,感受爸爸媽媽對海馬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讀準后鼻音“夢、等、成”的發音,以及輕聲“時候”、兒化音“小花子兒”。
2、聯系課文的語境,展開想象,說一個小海馬在爸爸口袋里做的夢。
3、通過課文的學習,能夠了解海馬各成長期的不同外形特征,并嘗試運用課文中的語句簡單介紹海馬。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猜謎引入,揭示課題。
1、 媒體展示海底世界,激發學習興趣。
“蔚藍的大海中,生活著許多稀奇可愛的海洋動物。”
(逐一出示海底生物:海星、海龜、海蝦、海參。)
2 、猜謎語,引出“海馬”。
(1)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謎面。“名字叫馬不是馬,從小愛在海中游。愛吃甲殼小動物,可以幫你來治病。”
(2)猜猜謎底。板書詞語“海馬”,出示海馬圖,并隨機簡介海馬相關知識。(海馬屬于魚類,以甲殼小動物為食,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
3 、設疑揭題。
(1)小海馬生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
(2)齊讀課題。
二、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海馬各生長時期的不同外形。
1 、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根據標點停頓。
2、 學習生字。
(1)正確拼讀后鼻音的生字組成的詞語。“變成”(方法:領讀、開火車讀。)
(2)正確朗讀輕聲詞語“時候”。(“候”單獨出現念第四聲,連成詞語念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