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11》教學反思
最近,我執教了《漢語拼音11》,教學反思如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編排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關于漢語拼音的安排體現了標準所要求的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開放性等特點。它的每一篇漢語拼音課文不僅在教字母,而且把認識事物、積累語言、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它有機地把聲母、韻母、音節、整體認讀音節這些知識點中有聯系的部分揉合在一篇課文中,讓學生去觀察、比較、認識、分辨,從中發現規律,養成學生探索、思考的學習習慣,遵循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拼音課文內容的安排具有時代特點,符合當代兒童的生活環境。每篇課文內容飽滿、彈性空間大,既有老師自主教學創造的空間,又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詞語、造句、說話、編兒歌等多方面的綜合訓練,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去體驗,去表現,去探索,去參加自由實踐活動。
這樣的教材,給了我們教師極大的創新空間,我們努力在教學上打破以往強調字母音、形的教學程序,變革教學方式,努力激發學生的探究 、合作的學習精神,使枯燥、單調的拼音課,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樂上拼音課。我在拼音教學中采用的方法是:
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趣。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強調學生要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圖片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它能幫助兒童鞏固關于他們已知事物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使他們了解周圍環境的越來越多的事物與現象。圖片是發展語言、思維、記憶和想象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有意使一些課本中的靜止畫面活動起來。這種靜態教材動態教的方法,不僅使學生學習時注意力集中,而且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兒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它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讀好記。在拼音教學中,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我常把拼音的一些拼讀規則編成兒歌讓學生學習,這樣既能清楚地揭示規律,又利于學生記憶。如:用“j、q、x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帽子就摘去。”和“j、 q、x、y四兄弟,見了小ü把點去。”的兒歌,指導學生記住j、q、x和ü相拼的規則;用“有ɑ別放過,沒ɑ找o、e,i、u并列標在后,單個韻母不用說。”的兒歌記住給韻母標調的方法;效果都很好。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鞏固時,盡可能運用競賽的形式,將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通過男女比賽、小組比賽等多種競賽方式加以鞏固,使全班學生個個全力以赴,踴躍參加。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主要是培養了他們自覺學習的習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游戲中,兒童的情緒始終很高漲,并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著。根據初入學兒童對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方式最感興趣,而對學習的內容和結果不大注意的特點,適當采取一些游戲因素的練習,如:小鳥回家、對號入座、找朋友、摘蘋果、你說我猜、擺字母等,更能吸引和保持兒童的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這主要體現于手口腦耳互動互助,和諧合作加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