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
d、“你呢”指誰?小松樹是什么語氣?
e、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小松樹怎么樣?
十分得意,很驕傲,看不起別人。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男、女生賽讀。
(5)詢問過渡:“小松樹”這么驕傲,“大松樹”聽了有什么表現?板書:沒有回答。
問:小松樹都這樣說話了,大松樹為什么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為什么沒有回答?你覺得他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自己高,不想跟小松樹爭了。
他覺得自己大一點,應該讓著不懂事的小松樹……(你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
師:恩!大松樹真是個懂謙讓、明事理的好孩子,我們要向他學習!
(6)師:小朋友們!大松樹這么謙虛,既然我們今天看見了,就讓我們來仔細比較比較,說句公道話,好不好?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這兩棵松樹分別長什么樣?看看樹干……再看看松針……。(師引導用“又又”來說一說。)
師:如果說這樣看還不夠確切,請這樣再看!(同步演示圖片,把山上的小松樹拿下來,與山下的大松樹作比較。)問:到底誰高?(大松樹!)誰?(大松樹?)那為什么小松樹能看得比大松樹還遠呢?(他是被大山托起來的。)師板:托起來
3、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你們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塊兒了,風伯伯是怎么說的呢?
(2)指讀,出示風伯伯說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讀得真流利。這句話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讓學生仔細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風伯伯是怎樣跟小松樹說話的?他說話時還做了什么?(摸著小松樹的頭)
b、(讓學生們回憶一下)誰曾經摸著你的頭跟你說過話?(爸爸、媽媽……)你當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從“摸著”這個動作,你感覺到他們對你怎么樣?(很關愛)
c、是呀,從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對他說話,我們可以知道風伯伯教育小松樹時不是嚴厲地批評而是耐心地開導,說明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愛護。
(3)老師讀旁白,學生讀風伯伯的話,要求:語速稍慢,讀出風伯伯慈愛的語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
(2)齊讀,讀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3)擴展: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時他會想些什么?
他想我錯了……。師:小松樹知錯就改,好樣的!
他會對慈祥的風伯伯說些什么?對剛剛被他瞧不起的大松樹,他又會說些什么呢?
他對大松樹說:“大松樹哥哥,對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該說這些話,真是對不起……。師:小松樹變得謙虛、有禮貌了,我們向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