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鳥》第一教時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8《放小鳥》第一教時
吳中區木瀆第二小學 仇惠珍
一、 案例背景信息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學科:語文
年級:一年級
所用教材版本: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二冊
學時數:兩課時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生字。
3.情感目標,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8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
(二)內容分析:
《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散文,不但形象生動,充滿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而且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朗讀感悟。敘述了“我”“得到小鳥----養小鳥”到經過思想斗爭而“放飛小鳥”的經過,表現了我“愛護小鳥,就要讓小鳥自由”思想感情,故事情節曲折感人,“我”的思想感情也由“得到小鳥”對小鳥的“喜愛”,到小鳥“一動不動”時的“著急”,到“放飛小鳥”之后心里的“高興”,心理變化也起伏跌宕。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讓學生從中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叫喚。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根據課文內容,我把正確書寫本課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確定“要使學生懂得保護鳥類”為教學難點。
(三)學生分析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以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能理解姑媽送我一只可愛的小鳥,我很喜歡,但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也不喝,一動也不動的時候,我很著急;當看到小鳥媽媽在窗外不停地叫時,我把小鳥放掉了。學生的思維會跟著小作者的情感而變化,最后學生能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
(四)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課堂教學中對一篇文章的閱讀,就是教師、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生命歷程。教學中與文本的對話,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內容,而更多的是要關注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挖掘文本中所蘊含的因素,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像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從而使小學第一范文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同時通過以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功和愉悅。一、朗讀法。主要是要求學生學會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感悟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如:“著急”和“焦急”的心情等。二、小組討論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來討論:我為什么要把小鳥放了,是我不喜歡小鳥嗎?三、直觀演示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運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來直觀欣賞小鳥媽媽在窗外著急的叫,小鳥在籠子里一心想往外飛的場景,讓學生來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