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鳥
16.教材分析:《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散文,不但形象生動,充滿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而且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朗讀感悟。文中通過“我”放飛小鳥的過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讓學生從中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叫喚。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生字。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重教學難點:1.學會本課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4月27日 總第71課時)課時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生字。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導入:喜歡小鳥嗎?說說見過的小鳥。這節課我們來讀15課。齊讀課題:15 放小鳥 課題就告訴我們課文寫了一件放小鳥的事。 誰“放小鳥”?“我” “我”字大家學過了,拿出手指跟著老師默默地寫一遍。相機板書:我 “我”幾次放小鳥?兩次。第一次放進籠子,第二次放回家。相機板書 大家上一節課學得真好,看著板書,你有什么要問嗎? 2.質疑:我為什么把鳥放進籠子里?又為什么把鳥放回家? 夸:你能讀出問題來,真棒!下面我們再通過讀,能解決問題就更了不起了。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第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把鳥放進籠子里?”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看誰是帶著問題去讀的,誰一邊讀還一邊動腦筋想。(邊板書:讀、想)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品讀感悟,解決問題一。 1.讀后反饋:因為小鳥很可愛,我非常喜歡這一只小鳥,所以把它放進籠子里。 (你真會讀書!已經讀到小哥哥的心里去了,能告訴大家你剛才是怎么讀的嗎?再次重申讀書方法:邊讀邊想。如果每次都能這樣來讀書,你一定會越讀越聰明。) 過渡:我們也來讀讀這句話。 出示第一句話:姑媽送我一只小鳥,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非常可愛。 (1)出示詞卡:可愛,指名讀。“可愛得不得了”出示:非常,指名讀。“如果這里不用“非常”,換上什么別的詞,意思差不多呢?”很可愛、多可愛、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