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看花燈
教學要求:
1 學會7個生字,其中“正(zhēnɡ)”多音字。認讀11個字,認識“草字頭”。
2 會讀課后練習中的詞語。
3 朗讀課文。
4 能說出課文中花燈的名字,并能把自己見過的花燈講給大家聽,感受看花燈的歡樂。
教學重點: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逛過廟會或沒有看過燈展。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廟會、燈展的各種各樣花燈的樣子、色彩等有關報道、圖片。
教師:錄像片、實物或圖片、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 師述:農歷的第一個月是正月;正月十五這一天叫上元節,所以又稱這一天為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唐代起,在這一天夜晚就有觀燈的風俗,因而也叫燈節。花燈是用花彩裝飾的燈,特指元宵節供觀賞的燈。
2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花燈。
引出課題:2 我真的很快樂 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
1 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用○和△在課文中標出生字和認讀字,多讀幾遍。
2 抽卡片指名領讀生字。
3小組讀認讀字。
4 齊讀詞語。
5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讀后標出自然段。
6 反饋自然段數(4)指名,互相讀課文,大家互相評議。
(二)細讀課文
1 齊讀第一自然段
分析句型:什么時候,誰,干什么。
2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思考:這一自然段說花燈怎樣?(花燈多)
從哪兒看出花燈多?(數量多,樣式多)
(2)放錄像,體會“燈的世界”。
(3)朗讀第二自然段: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
3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1)思考:這一自然段又說花燈什么?(花燈漂亮)
“我”都看見了哪些漂亮的花燈?(教師出示圖片或實物)
(2)小組活動:你見過什么樣的花燈?說給小組同學聽聽。
小組匯報、展示圖片等。
(3)朗讀第三自然段,要讀出活潑、可愛、惹人喜歡的語調。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接讀。
4 自讀第四自然段
(1)思考:“我”看了花燈后,有什么想法?
(2)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3)發散:你想做一盞什么燈?為什么?
小組討論,匯報。
(三)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2指名讀課文,大家評議。
3小組朗讀課文。
(四)背誦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大家評議。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看了花燈,對中國傳統節日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查找有關資料,出一期板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復習
(1) 抽卡片指名讀生字、認讀字和詞語。
(2) 朗讀課文。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二課《看花燈》。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新偏旁
草字頭—艸
1注意第三筆是“撇”。
2同桌相互記住新偏旁的名稱和寫法。
(二)學習生字
1 提自學生字要求:先拼讀字音,再記憶字形,最后組詞、說句子。
2檢查自學效果。
(1)花:上邊是“艸”,左下是“亻”,右下是“七”,注意“撇”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