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b p m f 》教案(通用3篇)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b p m f 》教案 篇1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一年 設計人:牛超
章節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bpm f 》
計劃學時
3
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共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用以引出要學習的聲母b p m f,幫助學生讀準音。圖下是b p m f的筆順圖示及它們在四線格中的書寫規則,用以幫助學生掌握三個單韻母的筆順。第二部分是b p m f及其表音表形圖。第三部分是b p m f在四線三格中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第四部分是“兩拼法”示意圖以及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學習者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聲母,因此,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又為往后的教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bpm f ”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2.學會聲母“b”和單韻母“a”拼讀音節的方法。
3.學會拼讀“b p m f”與“u、o”組成的音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地讀、想象、學會拼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讀聲母培養學生們對語文的興趣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認識音節,學習“兩拼法”,能準確讀由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學會拼讀“b p m f”與“u、o”組成的音節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解決措施:反復讀、練、想象、交流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揭題,激疑導入
認識音節,學習“兩拼法”,能準確讀由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看圖,思考,說圖意:假日里,大家爬上山坡看大佛,一位小朋友要用手摸,爸爸告訴他:喇叭里正廣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
4
旅游時要自覺愛護文物。
學讀發音
1、領讀四個字母,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2、[用實物投影]儀出示課文中的表音表形圖,指導識記。
3、注意發音
不要讀得象韻母那樣長而響亮。
4、學習語境歌。
1、跟讀四個字母,反復練習發音。
2、觀察圖
畫,說說四個字母分別象什么?怎么記住它們?學習識記字形。
3、練習朗讀語境歌。
6
基本掌握了四個聲母的發音
學寫聲母
1、[用實物投影出示]筆順示意
圖,指導看筆順。
2、示范描紅。
3、在四線三格里范寫。
1、在書上描紅。
2、在四線三格里練寫聲母。
能在四線三格里書寫四個字母。
綜合學習活 動
1、練習背誦語境歌。
2、練讀四個聲母。
1、匯報
2、練寫生字
8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
的要求
基礎
認識音節,學習“兩拼法”,能準確讀由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發展
學會“兩拼法”,會讀音節。
教學重
點難點
認識音節,學習“兩拼法”,能準確讀由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學法設計
練習法 游戲法
學習準備
字母卡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板塊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知識拓展
設計意圖
一
復習檢查
出示字母卡,搶讀六個單韻母和四個聲母。
搶讀字母
基本掌握了發音。
二
學習拼讀
1、出示字母b和ɑ,組成音節,講解音節知識和兩拼法。
2、范讀,指導的方法和要領: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3、指導學生試拼其他音節。
1、 跟讀拼
音,反復練習。
2、 練習拼
讀其他的音節
拼讀是學習漢語拼音的重點,是為了學習生字做準備的。
基本掌握兩拼的方法
綜合學習活 動
1、 打亂順序自由拼讀。
2、 同桌互相糾正,小組學習拼讀。
3、 排火車拼讀。
第三課時
教學目
的要求
基礎
學習帶調拼讀
發展
能讀好四聲音節。
教學重
點難點
讀好二聲和三聲的音節。
學法設計
練習法 討論法 游戲法
學習準備
實物投影 字母卡
教學過程
板塊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知識拓展
設計意圖
一
復習檢查
1、 搶讀聲母和帶調的韻母。
2、 練拼兩拼音節
搶讀字母,音節
基本掌握了發音。
二
學習帶調拼讀
1、[用實物投影出示]14頁插圖。
2、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3、教學帶調的拼讀方法。
看圖,思考,說圖意。
學習帶調的拼讀方法,練習拼讀,帶詞讀。
大雁(候鳥)秋天排成一排飛到南方,春天再飛回來。
大米僅是糧食的一種,還有小米,大豆,玉米,小麥,地瓜高粱等。
多數學生學會了拼讀,但二三聲拼得不夠到位。
綜合學習活 動
1、自由練讀各個音節的四聲。
2、同桌互相糾正,小組學習拼讀。
3、排火車拼讀。
板書
b p m f bá、bù、pá、mā、m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b p m f 》教案 篇2
一年級語文《b p m f 》教學反思這一課學習bpmf四個聲母的讀法、寫法,以及和韻母的兩拼讀法。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是掌握b p m f的發音、寫法。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6個單韻母,從而引出本課教學內容聲母bpmf。課后,有如下思索:
1、情境導入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看看圖上畫了什么?并引導孩子們理解圖意,引出bpmf四個聲母,繼而一起讀一讀語境歌。通過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識記,為學生學習字母提供了一個語言背景和環境。
2、始終把準確拼讀、正確書寫字母作為重點。引導學生用手掌感受b和p發聲時氣流的強弱,以便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
3、指導學生書寫的重點在于寫字習慣的養成,寫字過程中,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時觀察范字的習慣、按筆順寫的習慣、寫完后檢查的習慣、簿本的整潔等,這個過程的重要意義遠遠甚于字寫得好與壞。寫字時握筆姿勢:筆拿高,一關節;兩點靠,兩點捏;掌心空,立掌寫;“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4、在寫字過程中,我注意孩子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盡量設計多種多樣的適合兒童的練習,避免簡單機械地抄寫。教授書寫字母口訣:有頭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沒頭又沒尾,只能駐中格。并巡視指導,一筆描紅,筆筆到位,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5、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是,沒能根據一年級孩子注意的特點合理安排課間活動;二是,讀的方式不夠多樣,可以范讀、領讀、齊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讀等方式;三是,學生板演的bpmf,不需要立刻指出錯誤,可以集體訂正、比較,以提醒其他同學不要犯類似錯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情,以生為本,克服自身的不足之處,打造高效課堂。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b p m f 》教案 篇3
《bpmf》教學反思
一、聯系生活親情導入,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活味兒。
在復習過后,指導兒童看“情境圖”,通過談話引出有關聲母。我問:爸爸帶著一個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對,這就是“大佛”的“f”,相機出示卡片 “f”指著圖上的山坡部位,問,他們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這個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 ──(摸),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這個時候旁邊的大喇叭正在廣播:“大佛是文物,我們要愛護文物,不要用手去摸!”這就是“廣播”的“b”,出示卡片“b”。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小學生學得親切自然。
二、把兒歌、游戲引入課堂,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在教學中多采用兒童樂于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如游戲、兒歌、小組合作等,把游戲、兒歌等形式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由讀到寫的學習過程中,輕松自如,使教學過程快樂而富有情趣。如兩扇小門m、m、m。一根拐棍“f f f”。采用兒歌方式教學,易學、易懂、易記,使學習過程充滿情趣,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充滿智慧的設計,語文課堂上充滿了人文氣息。使小學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三、培養一種好習慣,收獲一生幸福。
在指導書寫上,我十分注重強調學生的寫字姿勢,下筆的順序,位置,并且組織學生觀察我示范的過程,讓學生比較書寫得美觀與否。本環節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為下面的教學搭橋鋪路,作好了鋪墊。
要注意的是,教學掛圖僅僅是提供了一個語言環境,只要孩子們能理解圖意,引出b p m f四個聲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圖意上花太多時間,以免喧賓奪主,把一節拼音課上成半節看圖說話課。
要始終把準確拼讀、正確書寫字母、韻母作為重點。重點是培養學生準確的拼讀音節的能力。對音節,只要求能夠準確拼讀、進行適量描紅、抄寫,不要默寫。以減輕負擔,保證重點。值得注意的是拼讀要與識字、與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能只是單純技能上的訓練。
在寫字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兒童化,盡量設計多種多樣的適合兒童的練習。避免簡單、重復的抄寫。比如課堂上安排書空訓練、口頭書寫、同桌互相寫在對方手心上并檢驗等等。大量的書寫作業會使學生感到疲倦、無味,導致不寫作業、厭惡學習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b p m f 》的教學反思
這一課學生要學會4個聲母,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由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教學中,第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意,啟發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一個包括bo、po、mo、fo 四個音節在內的語境來,然后學習語境歌,最后剝離出b p m f 四個聲母來認讀。接著進入指導發音這一環節。指導發音是這一課時的重點。而b p兩個聲母的音小朋友們最容易混淆,我用小紙條擺在口邊發b 、p兩音,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到b 、p發音時氣流強弱的對比。聲母的發音特點是又輕又短,后來我們又與前面學過的單韻母的發音特點進行比較,學生一下子就認識、領悟到了這一點。同學們在認讀由b p m 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時,用拼讀方法拼讀音節,小朋友們掌握得還不錯,但是直呼音節大部分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在以后的拼音教學中我們要逐步培養孩子們直呼音節的能力。
由于孩子剛上學不久,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勢必給我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在上課之前研究教材的時候我就想,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并不多,也并不難,主要是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組織好他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好新的知識。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著重訓練了學生的傾聽能力,如一位同學說圖意,我還讓另一個學生來復述。同時也注意了利用直觀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思維,比如從圖到形的遷移。我也特別注重聲母發音的講解與訓練,主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重視寫的指導。注意了力爭以游戲的形式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注意了獎勵性的評價。 對待不同的學生表現作出不同的評價。我還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聲母。孩子們不喜歡接受性學習,不喜歡老師說,他們記。啟發孩子們自己編兒歌,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領唱”變成了“伴奏”,把舞臺讓給了學生。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兒童喜歡在互動中學、對話中學、童趣中學,他們富于幻想,所以老師必須發揮教學的藝術性,創設良好的教學生態環境。